颜铃儿倒是也想过去长宁县,但是这样她就得早起晚归,避开大多数人,平常人走三个时辰才到,她走的跟马车一样,一个时辰就行,但是这要是让其他人看到不得吓死。
买辆马车倒是也行,只是喂马这种事她不太擅长,当年在军营都是俊弟他们负责喂马刷马,她怕喂不好。
雇一辆马车也不太方便,总是没有自家的马车用起来自在。
“我向来不会去迁就别人,要是真的好吃,一传十十传百,到时候外面的人说不定都会来长乐镇买卤鸡,”颜铃儿炸着红薯,心想在镇上也好,她喜欢长安村的宁静,离的太远她总归不放心家里。
说来也巧,她的话刚说完,不久之前买过她卤鸡的一位客人就跑了过来。
“大娘子,这卤鸡什么时候还有啊?”
“明天早上,你要是想吃可以先订下来。”
“那我订两只,拿去给我丈母娘尝一尝。”
“明天开始就是一百文一只,你要两只是吗?”
男子回味了一下刚刚的味道,“对。”
等到客人离开,老伯忍不住夸赞了一番颜铃儿的见识。
照常卖炸红薯,今天收摊比平时早上半个时辰,她买了十只鸡和五只鸭
子,鸡是为了做卤鸡,鸭子是为了给荔枝。
快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她发现李大娘和王大嫂聚在一起闲聊天,看到她来立马就走了过来,楚康见状直接跑回了家。
“楚家娘子,那卤鸡可真好吃,我尝了一口,简直要把牙齿都吞下去了,比上次的还要好吃。”李大娘夸赞道。
这李大娘嘴里的话不管怎么看都像是真话,听的人心里舒服,也不知她这嘴皮子是怎么练出来的。
“就是说啊,我也尝了一口,真的好吃,一百文还算是便宜了,要我说啊,就算是两百文都不贵。”王大嫂附和着说道。
“我听我儿子说,长宁县酒馆里的卤鸡要两百文,而且还没有这个好吃,他说明天要带两只走,给他那些同窗尝一尝。”
李大娘的儿子在长宁县的竹香书院读书,据说是老来得子,三十岁才生下这个儿子,如今儿子十三岁,是村里唯一一个去县里读书的孩子。
“那我明天一早给您送过去。”
“好嘞好嘞,麻烦楚家娘子了,这是二百文钱,你收好。”
李大娘说完就走了,王大嫂拉着颜铃儿去她院子里闲聊。
“要我说就该去县里做买卖,镇上能有几个人买
啊。”
颜铃儿明白这是王大嫂的好意,本来早上她还觉得没时间去县里做买卖,但是王大嫂的话给她提了一个醒,虽然她不能去,但是可以在县里开一个铺子,到时候有人看着铺子便好,眼前不就有个合适的人选。
“之前听王大哥说你想送孩子去竹香书院,这事有着落了吗?”
说起这个来王大嫂叹了一口气,她家那口子给人扛麻袋,赚的是辛苦钱,一个麻袋一文钱,一天也能赚上一百文左右,她在这村子里不算穷人,但是这要去县里就有些不够了,光是去竹香书院打点就得花费不少,再加上一年一两银子的夫子费,吃的住的穿的用的,读的书,用的笔墨纸砚,哪一样不得用钱啊,她有心让孩子读书成才,可是又怕读不出什么名堂。
“说起这个我就犯愁,你看我家那儿子,和他爹一副德行,半天闷不出一个屁,哪有一点像是读书的料。”
“像不像读书的材料,和要不要去读书是两码事,孩子怎么样也得读书识字,其实我有心送康儿去读书,就是怕他被人欺负,要是能和王植作伴,说不定会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