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温只得无奈说道:“听先生一言,茅塞顿开。只是祖父不可能信你我的说辞,怀疑手下大将,如之奈何?”
诸葛亮思绪极快,转眼间从桌上堆积的书简中找到一卷牛皮地图,在桌子上摊开。
“公子请看,若笮融贼子趁乱割据徐州以南,外可联结袁术为其主君,那么东海郡以南,恐不复为陶氏有也;另外,若曹操选择水路闪击彭城,进入徐州腹地,则笮融必不敢在徐州久待,或窜入江东,或投奔袁术,而陶氏想要在徐州之南扎稳根基,这里是关键。”
陶温向诸葛亮手指方向看去,歪歪扭扭的地图上显示的正是陶温先前居住的广陵郡。
“恐怕也不可行。广陵郡太守赵昱,既是祖父的心腹重臣,也是笮融的生死至交。广陵不会听从我们的号令。”
诸葛亮有些无语。
按照陶温的说辞,那笮融老奸巨猾,与徐州各个高层的关系都极为融洽,怪不得陶温根本无法告笮融的黑状。
这乱世,混的不是强弱对错,而是人情世故。
诸葛亮笑了笑,说道:“赵府君亦是我们琅琊人,其师綦毌君与我从父有旧,或许我能往之一说。”
陶温大喜,一来诸葛亮出马,他便再也不用担心笮融作乱,二来诸葛亮请缨南下,省得与刘备等人见面结交。
此举当真一箭双雕。
“先生此举高义,温不知如何报答先生。”
说罢,陶温扑通一声拜倒在地。
诸葛亮立刻将其扶起,说道:“此行还需公子为我准备一番,不然我白身前往,总有不速之嫌。”
陶温点头如捣蒜:“应该的,应该的。先生此行,我会命人找陶兴讨要一块刺史府令牌,再求陈家派出密探一并前往。即可保证先生安全,也供先生随意驱使。”
“既如此,事不宜迟,我现在就去准备,告辞。”
诸葛亮向众人行礼道别,随后飘然转向了内室。
昌龙尹礼两人这两个月多从诸葛亮学习文化知识,早就将卧龙当做自己的老师。
如今诸葛亮孤身南下,想那所谓的陈家密探,陶温能请得动的也就只有小烛,二人不免替诸葛亮担忧此行。
昌龙说道:“公子,不如我们兄弟俩出一人,随先生南下,小烛一介女流,总是不行的。”
一旁的孙怡不爱听了,抱着剑嘲讽道:“女流不行,你大男人的,倒是赢啊。”
昌龙尴尬无语,尹虎补充道:“孙家大姊实在没趣,阿龙的意思是男女同行,总不方便嘛。”
陶温还有点纳闷呢,怎么这两头野猪突然如此细心。
“喂喂,你们想到哪里去了。本公子让你们去校场,你们反倒想跟先生南下,又不想听我的话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