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皇上又转向了那些跪伏在地的叛军们:“尔等随逆臣谋反,攻打紫禁城,本是诛九族之罪,不过朕老了,见不得那么多杀戮。”
说着他又看向了搀着自己的吕承弘:“这事就交给你处置了。”
“儿臣遵旨。”
吕承弘看向叛军:“皇上开恩,免了你们的死罪,不过这毕竟是诛九族的罪过,所以活罪难逃,所以孤决定,株连三族,尽数发往关外为奴。”
这些叛军没想到,竟然真的不用死,当即叩头谢恩。
皇上摇了摇头,转身看向王大伴:“朕乏了,去养心殿。”
王大伴赶紧上前搀住皇上。
皇上本想让吕承弘杀人以立威,之前王大伴传旨说饶他们一命,其实就是皇上给吕承弘留了一道口子。
哪怕吕承弘现在不说如何处置,等继位之后再杀也行啊。
这可是谋反,谋反都不严惩,那以后皇权哪还有威信可言。
吕承弘仁慈之名在外,若是严惩叛军,还能展露一下冯萌,可是他竟然直接顺着自己的旨意,免了这些人的死罪。
对此,皇上已经无话可说,甚至有些后悔,他也无法确定,将皇位交给吕承弘到底是不是做对了。
……
宁王谋反,率军攻打紫禁城的事,很快就传扬开来,毕竟两三万大军攻打东华门,三千人攻入紫禁城,这么大的事,想瞒也瞒不住。
转过第二天,盛报上面就刊登了官方公告。
公告很简单,宁王谋反,已伏诛。
因为即将到来的禅位大典,所以暂时把这事压下来了。
两天后,禅位大典就在太庙举行,太庙就在紫禁城午门外的东边。
有资格上朝的官员全数参加,仪式非常繁琐,先是祭告先帝,叙述了一下皇上的功绩,然后再说什么年老体衰,恐难造福万民,于是将皇位禅让于三皇子。
接着就是夸赞一番三皇子,表示三皇子德行兼备,是继承大位的最佳人选,然后就是众臣上表以示赞同。
而最精彩的就是大皇子和二皇子,还有五六皇子,全都装模作样地上表,念了一篇赞扬吕承弘的稿子。
大皇子和二皇子如今已是心如死灰,他们唯一期盼的就是吕承弘登基之后,能像他表现出来的一样仁慈,到时候能够放自己就藩,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所以他们的文章写得花团锦簇,把吕承弘夸得像一朵花似的,甚至都有些谄媚了。
而五六皇子的文章就有些敷衍了,他俩心中犹自愤愤不平,要不是皇上用禅位这一招,这皇位是谁的可还不好说。
禅位大典的前半截在太庙举行,后半截就是登基大典了。
第二天,吕承弘在太和殿登基,改年号为弘顺,尊景成帝为太上皇。
至此,大盛朝第十六任皇帝,弘顺帝继位。
当杨轩收到消息的时候,心情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宁王竟然敢攻打紫禁城,幸好自己没在应天府,要不然铁定要受牵连。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