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元宵英舞璃灯耀,旧友携新入黉校(1 / 2)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夏逸尘、徐浩然等一众武林前辈也加入到指导的行列。他们负手而立,目光如炬,时刻审视着镖师们的一招一式。只见夏逸尘身形一闪,如鬼魅般掠至场中,手中木棍挥舞,示范起一套“清风拂柳”的招式。木棍轻点,恰似春风拂动柳枝,轻盈灵动,可就在众人眨眼的瞬间,“柳枝”瞬间化作“蛟龙出海”,木棍带着呼呼风声,直捣黄龙,气势恢宏,令人惊叹不已。“大家看清这衔接,先以柔诱敌,再刚猛制敌,方能出其不意!”夏逸尘高声喝道。

镖师们看得热血沸腾,依样苦练。有的镖师一个“旱地拔葱”高高跃起,在空中身形扭转,手中木棍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如长虹贯日般劈下;有的施展“燕子三抄水”,脚步轻快,连续轻点地面,借力使力,木棍左挡右突,仿若在乱军之中突围。他们相互切磋时,你来我往,“双峰贯耳”对上“黑虎掏心”,“白鹤亮翅”化解“横扫千军”,一时间,场中棍影交错,精彩非凡。

刘正轩只要稍有空闲,便会来到排练场,亲自指导镖师们的动作。他目光敏锐,总能精准地指出不足之处,让镖师们心悦诚服。“大家注意这转身的角度,要快且稳,像蛟龙摆尾,这样才能展现出咱们的精气神!”刘正轩大声喊道,同时身形一转,衣袂猎猎作响,镖师们见状,赶忙依样调整。

与此同时,玻璃厂那边传来喜讯。工人们在厂长的带领下,将边角废料变废为宝,制作出的花灯各具特色。有以十二生肖为主题的,动物造型憨态可掬,或威风凛凛,透过玻璃折射出五彩光芒;还有的以神话故事为蓝本,如嫦娥奔月,仙女的身姿轻盈飘逸,月宫、桂树栩栩如生,让人仿若置身仙境。

厂长满心欢喜地带着一盏盏花灯前来向刘正轩复命,刘正轩看着这些精美花灯,眼中满是赞赏:“干得漂亮!这些花灯定能为元宵夜增添不少亮色。”

元宵佳节终于到来,县城美食街张灯结彩,人来人往,热闹异常。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百姓们扶老携幼,从四面八方赶来,脸上洋溢着节日的愉悦。

未时刚过,一阵激昂的鼓点声打破了喧闹,人们纷纷循声望去,只见镖师们身着华丽的《水浒传》风格服饰,手持精心打磨的短木棒,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走上街头。他们的服装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刺绣纹样精美绝伦,每一个人物形象都活灵活现。林冲装扮的镖师英姿飒爽,绿袍飘动间尽显豪迈;鲁智深造型的镖师则粗犷豪放,大朵牡丹与佛珠配饰格外醒目。

随着鼓点节奏加快,镖师们开始舞动手中木棒,时而如蛟龙出海,时而似猛虎扑食,招式间刚柔并济,将武术与舞蹈完美融合。观众们目不暇接,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

表演时,人群中有几位老者一边观看,一边兴致勃勃地向身旁年轻人讲述着记忆中的传统武术和往昔元宵,年轻人听得入神,不时点头回应,眼神中满是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向往;孩子们则在人群缝隙里,学着镖师们的样子,挥舞着手中的小树枝,有模有样地比划,虽动作稚嫩,却也童趣十足,引得周围大人阵阵欢笑。

而此时的美食街,更是热闹非凡,生意火爆得超乎想象。各个小吃摊前人头攒动,摊主们忙得不可开交。卖糖葫芦的小贩,手中的糖葫芦被抢购一空,只得又匆忙从一旁的草垛上抽出新串好的,那红彤彤的山楂裹着晶莹的糖衣,在灯光下闪烁,诱人至极。

卖汤圆的摊位,热气腾腾,一碗碗软糯香甜的汤圆刚端上桌,就被食客们迅速消灭,摊主笑得合不拢嘴,不停地招呼着伙计加快手脚;还有卖烤面筋的,烤架上滋滋冒油,香味四溢,食客们排着长队,伸长脖子等待着自己的那份美味。店铺里的老板们也没闲着,卖花灯的铺子灯火通明,各式各样的花灯琳琅满目,顾客们进进出出,挑选着心仪的花灯,老板们忙着介绍、打包,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直至深夜,美食街的热闹才渐渐消散,但这份美好的记忆,却深深铭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成为他们日后津津乐道的话题,也让清河村的未来充满了更多的希望与憧憬。

元宵节过后,村里渐渐回归了往日的平静,然而清河学院却再度热闹起来。学子们陆续踏上返校的征程,他们的行囊或大或小,却无一不满载着归家期间的见闻故事以及对学院新学期的殷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