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轩看着众人的反应,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笑意。他微微点头,目光深邃,“这海滨之地,定然藏有无尽宝藏,关乎百姓生计,今日我们定要好好探寻一番。”随后,他也下马,走到海边,感受着海风的吹拂,思考着这片海域可能带来的发展机遇。
沿着海岸线前行,他们很快发现了一片盐田。只见一块块方形的盐田错落有致,卤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盐工们正忙碌地劳作着,将晒好的盐巴收集起来。刘正轩下马,走到一位盐工身旁,亲切地询问:“老人家,如此劳作,一日能休憩多久?家中几口人依靠这盐田生活?”
盐工见了刘正轩的穿着,又看到他带着这一大帮人,连忙恭敬地行礼,回道:“大人,咱们起早贪黑,每天能睡上几个时辰就算不错了。家中老小都指望着这盐田糊口呢。”
刘正轩听后,神色凝重,随后又问起盐田的产出,盐工表示东阳的盐品质上乘,一直都是周边地区的紧俏货,只是这制盐工序繁杂,产量一直受到限制。
离开盐田,众人继续前行,来到一处港湾。港湾内,大小船只林立,渔民们正忙着修补渔网、整理渔具。刘正轩看着这繁忙的景象,心中一动。他叫来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渔民,递上一壶酒,笑着说:“大伯,辛苦了,来喝口酒解解乏,咱们聊聊天。这港湾平日里出海捕鱼,收成如何?家中日子过得怎样?”
老渔民接过酒,喝了一口,感慨道:“大人,收成时好时坏,全看老天爷的脸色。日子嘛,勉强能够维持。”刘正轩接着问道:“那可与外地有贸易往来?”
老渔民捋了捋胡须,说道:“大人,咱们这港湾地势优良,渔业资源丰富,捕的鱼不仅能供应本地,还能销往周边郡县。只是如今世道不太平,海上常有海盗出没,贸易往来大受影响。”
刘正轩听闻,眉头紧皱气愤地说道:“这些海盗实在可恶,咱们一定要想办法整治一番。这港湾的贸易若能恢复繁荣,对东阳的发展意义重大。待我回去后,定要抽调人手,加强海上巡逻,保这一方海域安宁。”
刘正轩又对老渔民说:“大伯,我对咱这海船挺好奇,您给我讲讲这船的构造呗。”
老渔民来了兴致,带着刘正轩走到一艘船旁,指着说道:“大人您瞧,这船身用的是结实的木材,船底宽阔,能稳稳地浮在海上。船帆是用粗布做的,能借着风力走得更快。而且啊,咱们还在船里隔出了好些小舱,就算一个地方漏水,也不影响其他地方。”刘正轩听得认真,不时点头,还询问了一些细节问题。
接着,他们又深入到东阳的山林之中。山林繁茂,古木参天,空气中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二少爷,这山林资源丰富,若是合理砍伐,制作成木材,想必能带来不少收益。”李在林观察一番后说道。
刘正轩环顾四周,思索道:“木材虽好,但不可过度砍伐,坏了这山林的生机。咱们需制定规矩,有序开采。”
不知不觉,日头渐渐西斜。刘正轩一行人结束了一天的考察,返回东阳城。一路上,刘正轩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今日所见的盐田、港湾、山林。他深知,东阳地域资源丰富,只要合理开发利用,这里必将成为东晋北伐的坚实后盾。
回到营帐后,刘正轩与李矩相对而坐,桌上烛光摇曳。刘正轩神色认真,语气中带着一丝急切与兴奋:“岳父,今日考察海边,我对盐场建设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咱们得从各地招募经验丰富的盐工,同时安排咱们的工匠研制新的制盐工具。您想想,要是用上铜制的蒸发器皿,就能更精准地控制火候与蒸发速度,产出的盐肯定既精致,产量又能大幅提升。”
李矩轻抚胡须,目光中透露出赞许,微微点头道:“正轩,你这想法甚好。这盐场关乎民生与军饷,马虎不得。资金方面,你无需担忧,我这就拨出一笔丰厚的款项,全力支持你。”说着,李矩当即提笔,写下拨款手令,递给刘正轩。
紧接着,话题转到海带的后续开发上。刘正轩眼中闪烁着光芒,兴奋地比划着:“岳父,这海带的潜力可大了去了。咱们不仅要教渔民做凉拌海带和海带汤,还能把海带制成干海带,方便长期储存和携带。我还琢磨出一种海苔的制作方法,那味道,酥脆可口,特别适合行军时食用。”
李矩身子微微前倾,饶有兴致地问道:“海苔?这倒是个新鲜玩意儿,具体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