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勒军退舍幽之畔,皇后劝帝轩为翰(1 / 2)

石勒静静地听着群臣的争论,心中思绪万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缓缓开口:“迁都幽州的确过于冒险,冀州的惨败便是前车之鉴。朕决定,迁都并州,收缩兵力,减少伤亡。并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我们的天然屏障。”他目光坚定地看向群臣,继续说道:“先立足并州,以此为根基休养生息,训练士卒,恢复我军实力。待我们在并州彻底站稳脚跟,再依据形势向外扩张。”

说到此处,石勒微微停顿,目光炯炯:“若北方局势稳定,我们可向西图谋关中,逐步蚕食前赵势力;若南方东晋出现内乱,防守空虚,我们亦可挥师南下,夺取东晋的土地。总之,一切以我后赵的实力和局势变化为准,切不可鲁莽行事。”

接着,石勒脸色一沉,语气坚定地补充道:“除此之外,你们即刻派人下去,不惜一切代价打探收集刘正轩那些火器、火炮的相关情报,看能否在我后赵境内制造这些武器。这或许是我们扭转局势的关键所在,务必高度重视!”众臣领命,深知此事至关重要。

群臣纷纷领命。石勒深知,这是后赵的一次重大战略调整,迁都并州,意味着他要舍弃一些原有地盘,但也能保存实力,等待反击时机。而外交上的努力,或许能为后赵争取更多生存空间。同时,若能掌握那些先进武器的制造技术,无疑会给后赵带来新的曙光。

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下,襄国的夜空仿佛也被阴霾遮蔽。石勒独自站在宫殿的露台上,望着漆黑的夜空,陷入沉思。他的目光中既有对未来的忧虑,也有不甘失败的坚毅。他明白,后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他决不会轻易认输。

而此时的刘正轩,在冀州的营帐中,也在筹谋着下一步的行动。他深知,石勒绝不会善罢甘休,后赵必然会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他必须时刻保持警觉,制定出更为周密的战略,才能在这乱世之中,持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刘正轩率领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冀州各地,同时收获了后赵军队大量的财物。他即刻安排后勤团副团长李翰,有条不紊地展开接管工作。一方面,他留存了大部分财物,准备用作后勤团战后重建冀州的资金,他深知冀州历经战火摧残,百废待兴,这些财富将成为恢复民生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他派出士兵在当地张贴招募告示,以优厚的待遇和保卫家乡的大义,吸引冀州百姓踊跃参军。一时间,报名处人头攒动,众多年轻力壮的男子纷纷响应,渴望在刘正轩的麾下,为家乡的安宁和未来奉献自己的力量。

紧接着,刘正轩将目光投向了幽州。石勒早已清楚自己的军队根本无法抵御刘正轩的进攻,为保存实力,他果断下令幽州的军队退守并州,并将所有财物席卷一空。当刘正轩的军队兵临幽州城下时,几乎未遭遇任何抵抗就顺利入城。然而,城中已然空空荡荡,不像在冀州那样收获丰厚财物。

回想起之前拿下乐安郡时,朝廷竟然一兵一卒都未曾调拨给他,如今完全依靠自己手下士兵的浴血拼杀才夺得的土地。他又怎会心甘情愿地将冀州和幽州拱手交予朝廷。他心中暗自打定主意,要以这片土地为根基,发展自身的势力。

拿下幽州后,刘正轩深知表面功夫仍需做足。他从收缴来的钱财中,仅仅抽取了极少的一部分,挑选了一名精明强干且行事谨慎的心腹,带着财物和那封精心撰写的奏章,乘坐一艘舰船秘密前往建康城。他反复叮嘱心腹:“此事至关重要,务必通过王崇武牵线,将财物和奏章稳妥呈递给王导,切不可出现任何差错。记住,就说这是乐安郡半年多的税银。”

彼时的东晋,局势混乱不堪。各地战火连绵,地方势力拥兵自重,对朝廷阳奉阴违,几乎没有地方势力愿意向朝廷上交税银。国库空虚,朝廷对地方的掌控愈发微弱,号令难以出建康城。

刘正轩的心腹抵达建康城后,几经周折,终于通过王崇武见到了王导。他恭敬地呈上财物和奏章,言辞恳切地转达刘正轩的意思:“启禀将军,这是我家龙骧将军刘正轩命我送来的,乃是乐安郡半年多的税银。将军虽在冀州、幽州苦战,仍心系朝廷,不敢忘本。”王导微微皱眉,接过奏章和财物,心中暗自思索,在如今这乱世,竟还有人主动上交税银,着实罕见。

奏章中,刘正轩言辞诚恳,尽显卖穷卖惨之态:“臣奉命出征,与后赵逆贼激战数月。冀州、幽州之战,惨烈异常,我军将士死伤众多。虽侥幸拿下此二地,然城中一片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后赵军队败退时,大肆抢掠,将当地百姓的财物搜刮一空,金银珠宝被其全部带走。臣深知朝廷艰难,即便如此,仍筹得乐安郡半年税银,先行上缴。可如今冀州、幽州民生凋敝,后续税银恐难征收,急需朝廷救济钱粮,支援兵力,以安抚百姓,重建家园,方能保住这两处,未来持续为朝廷纳贡。望陛下怜悯,念及将士们的付出,施以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