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宁闻言笑了笑:“若是得空,我会过来一趟的。”
二人虽然没有谈及要说什么事情,可是皆是心神会意,从容而定。
赵宁离开了擂台之后,便是带着迎春等人返回了荣国府。
.......
时间匆匆,不留痕迹,宛如白驹过隙,清风拂面,不过朝夕。
院试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整个京兆府的读书人再次行动起来。
科举院试,极端重要,这一关要是过去了,也能够算是秀才功名,见官不拜。
作为县案首和府案首的“小两元案首”,赵宁自然是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尤其是赵宁在大周棋院门口击败东瀛围棋高手的事情,传遍了整个天下。
整个天下间喜欢下围棋的人,全部都对赵宁产生了一种崇拜和敬仰之情。
赵宁现在就类似于李白在唐代的待遇,所过之处,迷弟粉妹无数。
当赵宁来到院试县衙的时候,仍旧还是之前的位置。
不过,负责监考的人则是变成了京兆府的府尹和翰林院的人。
这些人之所以过来亲自坐镇,倒不是因为本次的科举比较重要。
主要是因为赵宁在此地科举,仅此而已。
现在的赵宁名气太大,就算是翰林院的那些人都没有赵宁的名气大。
故而,本次的科举院试,朝廷分外重视,派遣了这些大人们过去监考。
科举难度却是在无形当中拔高了不少。
赵宁在院试科举,而外面的众人也在等候着最终的结果。
还是老一套的流程,几乎没有什么其他地方可以细说。
最后一道大题,不再是诗词歌赋,而是论策。
这也是院试与前面两者不同的地方。
一旦成为秀才,就有参与朝廷议论的权力。
那怕只是一個最小的秀才,也应该懂得治国方略,大概懂得一些平天下的道理。
赵宁见状也是不皱眉头,他虽不懂的这些东西。
但是,他有外挂啊!
何以解忧,唯有外挂。
春秋神卷再次颤抖着散发出金色光辉。
历代的科举名流,状元郎,乃至于位居三公的千古风流人物商鞅,韩非子,吕不韦,张居正等等.....
有着这么多的千古人物坐镇,手把手的教导赵宁,赵宁便是想要不高中都难。
不多久,只见赵宁奋笔疾书,很快就一挥而就的写出来文笔斐然的文章。
赵宁抬头望着天空上面的一轮明月,也是完成了今日的答题。
却说荣国府内,众人早已经预备好了烟火和鞭炮。
炮仗的轰鸣声音,伴随着璀璨的烟花,就不断的响起,络绎不绝。
众人都知道今日赵宁科举,为提前庆祝,也为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