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佛宗所辖境内,民众皆是佛宗的信徒,民心之凝,信仰之隆,远远胜过其余八座宗门。
每逢初一十五,或者佛宗节日,信徒尽皆焚香供养祷拜,对于香烛供品的需求,也远远超过其余八座宗门之和。
于是,佛宗境内总是弥漫着檀香的气息,经年不散,有时候还会随风散入与之毗邻的云州白氏以及太古神宗境内。
来世香的传说,便见于梵净佛宗的一卷经书之中。
那卷经书,名为『净琉璃往生经』,记载着净琉璃菩萨的生平,以及她关于佛宗轮回之说的经论。
传说中,净琉璃没拜入佛宗之前,曾与湘檀叶成婚,而她的夫婿湘檀叶,出身于梵净佛宗『般阇罗城』的制香世家。
湘檀叶自小天赋异禀,嗅觉极敏,可辨别出气味极其细微的差别,凭借这种异能,长大之后,自然而然便成了一位远近闻名的调香大师。
经他调制的熏香以及香烛,熏燃之后,气味清醇弥久,使人心旷神怡,是佛宗信众沐浴祷拜所必备的上等之物,供不应求。
其后又有许多信众传言,燃起这种香烛之后,竟然引得大殿之中一尊泥塑佛像垂目而观,一时间更是有价无市。
可是湘檀叶却不以为然,于是花重金将那尊佛像请回家中,日夜燃香,企图一观佛像神异。
数日不见,数月亦不曾见,湘檀叶兴致渐懒,认为佛宗的经论都是虚妄,心中自然而然对佛宗生出了不敬之意。
那一天夜里,湘檀叶趺坐在蒲团上,昏昏欲睡,眼前那尊高大的泥塑佛像,突然间眉目仿佛活了一样,满含悲悯的垂视着湘檀叶。
湘檀叶恍然而醒,耳畔随即传来这尊佛像的责问。
“我加持了你的财运,可你为何信仰不坚,不信奉于我?”
“...弟子对于我佛轮回之说,心中有疑,请我佛开示。”
“疑在何处?”
“弟子认为,灵魂是水,身体是灵魂的容器,器损则水泼洒于地,一如灵魂消散于空,不复存在,因此何来轮回之说?”
“水泼洒在了地上,大地便成了水的容器,灵魂散归于空,天空便成了灵魂的容器,水和灵魂,仍然会短暂的存在于这方天地之中。”
“可是,泼洒在地的水还是之前的水吗,脱离容器的灵魂。还是之前的灵魂吗?”
湘檀叶疑惑而问,“短暂存在,有何意义?”
“...是,也不是。短暂存在的意义,是为了让灵魂重新寻找适合的容器。”
“如何理解?”
“容器和水,构成了这一世的你,器损之后,这一世的你便不再完整,需要重新寻找适合的容器,这便是转世轮回的核心所在。”
佛像用沉厚的声音述说着,"天地不是适合的容器,不完整的你过于孱弱,天地过于广阔,虽然可以短暂存乎其中,但是不能长久。”
“如果长时间找不到适合的容器,会怎样?”
“会迷失,会湮灭。”
“何为迷失,何为湮灭?”
“如一滴水,蒸发便似湮灭,失去原本的自己或者被其它水珠融合,便是迷失。”
“也就是说,灵魂轮回转世,过程十分凶险?”
“你这般问,是否说明,你已经相信了轮回转世之说?”
“...弟子,仍然存疑。”湘檀叶想了许久,才缓缓答道。
“真是冥顽,为证我言,我有一法,可以护你转世。”
佛像悲悲地叹息了一声,“只是不知,你是否愿意舍弃今世之躯?”
“朝闻道,夕死可矣,弟子愿意。”
佛像眼见湘檀叶入执甚深,便将秘法传给了湘檀叶,最后说道:
“...今生因缘谁烙,来世之香犹闻,你要谨记秘法所述,细节莫要遗漏。”
“事关弟子性命,自当谨记。”
湘檀叶深深叩谢之后,再次仰望这尊佛像,佛声尚在耳畔萦绕,可是佛像已经恢复如常,恍然直如一场梦境。
湘檀叶回了回神,忙找纸笔记下秘法所需之物。
其后十年,湘檀叶殚精竭虑,终于在某一日,搜集齐了制作来世香的天材地宝。
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那时的湘檀叶已经形容枯槁,油尽灯枯。
制作出数根来世香以后,湘檀叶自知时日无多,在嘱咐了净琉璃寻找自己转世之身的诸多细节之后,让净琉璃点燃了来世香。
香气冉冉,在湘檀叶与净琉璃鼻端萦绕,湘檀叶喜极而泣,在来世香即将燃烬的时候,辞世而去。
净琉璃遵循着湘檀叶的遗愿,不断寻找湘檀叶的转世,终于在一座偏僻的山村,找到了一个尚在襁褓里的婴儿。
这个婴儿,与生俱来一种奇异的香味,就像烙印在了身上似的。
而这种香味,有且只有点燃了来世香的人一一净琉璃,才可以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