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拔出萝卜带出泥…(2 / 2)

还没来到朱由检跟前,就喊了起来。

朱由检回过神,一旁的周皇后连上前抱走朱慈烺。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位善解人意、识大体的女人啊。’

“王伴伴,什么事情,让你这般惊慌?”

王承恩双手捧着奏疏,恭敬道,“皇爷,这是司礼监筛出的几封奏疏。”

“有韩元辅的,有王枢辅的,还有都察院、六部的,皆是劝谏皇爷,放李如桢出诏狱的……”

“另外,司礼监那边,还有很多从通政司转递的奏疏。”

“甚至不少科道的言官御史,都跑到午门那边去了。”

“哦?”朱由检并没有接这几封奏疏,看向王承恩说道,“那眼下京城这边的秩序怎样?”

闻言,王承恩连忙道,“据内厂了解到的情况,京城治下各坊,一些商铺都关张歇业了。”

“不过有便民铺在,并未造成太大影响。”

“全部留中吧。”

朱由检撩了撩袍袖,叉腰道,“这是向朕示威来了。”

“可惜朕不吃这一套!”

“被你们押走的李如桢等人,要好生看押,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另外这几日,司礼监所接通政司奏疏。”

“凡是规谏奏疏,不必奏请朕,悉数留中就是了!”

“喏!”

在大明做官啊,凡事都留一线,讲究个人情世故。

毕竟人不是活在真空下的,那错综复杂的利益网,怎么都能缠绕在一起。

当攀关系和讲利益,成为大明官场的常态。

那权谋算计、党同伐异、吏治腐败这些顽瘴痼疾,可不就日益严峻吗?

“孙府尹啊,断案并非本公所长,此事本公就不掺和了。”

朱纯臣放下手里的茶盏,面露笑意,对孙传庭说道,“坐堂旁听一事,要不就……”

“成国公,您也看到了。”

孙传庭神情自若,开口打断道,“司礼监这边多次派人过来传陛下口谕,甚至服侍陛下的王太监,都亲自跑来一趟。”

“牵扯到层面这么多,有成国公在旁坐镇,本官这心里也算有些底。”

“若成国公不想掺和此事,那唯有去内廷请旨了。”

“……”

朱纯臣伸手想说些什么,只是这话到了嘴边,却怎么都讲不出来。

孙传庭的态度,让他明白一点。

只怕被抓进顺天府大牢的人,包括先前那批抗税的商贾,都不会有好下场。

若只是力挺英国公一脉,促成一门两封爵之事,朱纯臣并没有什么压力。

毕竟英国公一脉能做成的事情,那别的勋戚也不是没希望。

不过锦衣卫、神枢营、忠勇军这次集中抓捕李家各房,还有不少的官绅,这便牵扯到别的层面了。

更为重要的一点,以李如桢为首的不少人被押进了诏狱中,是否与正在督办的袁案牵扯,是谁都说不准的事情。

明末的政治局势,向来都是复杂化,多样化。

往往一个风波,就会牵扯到别的事情上,常会拔出萝卜带出泥……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