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只要自身的名望无缺,又保持清廉的形象,那官运就差不了。
至于底层百姓的死活,吏治腐败与否,阶级矛盾是否激化等等,这都和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至于大明江山究竟会怎样,有大明皇帝操心呢,关他们什么事情。
“韩继思,自即日起,都察院由你暂理。”
看着手忙脚乱的锦衣卫,忙着收敛袁崇焕的时候。
朱由检冷然的目光,看向呆站在原处的众朝中重臣,掷地有声道,“关于内阁明发的上谕,所涉及的一应事由,皆由都察院具体操办!”
话音落下,韩继思立时就感受到无数目光,朝自己汇聚过来。
左都御史刘宗周,被天子当众撤职,并让锦衣卫移交刑部。
而他暂理都察院,那要不了多久,按照规矩就会晋升为左都御史,署理都察院事。
当然,也不排除朱由检会从朝中另选大臣,出任空缺的左都御史之位。
至于是哪种情况,就看他韩继思如何做了。
这差事可不好办啊。
“臣……领旨!”
在朱由检的注视下,韩继思走出朝班,拿着朝笏的手,明显微颤了几下。
“内阁的人,军机处的人,都跟朕去文华殿!”
朱由检一甩袍袖,直接转身朝乾清门外走去。
此时的他,精神很是振奋。
按照朱由检的构想,外朝的一应衙署,包括内阁在内,都必须进行一番调整。
让一批务实的官员,不管是出身什么派系,能掌握相应做事的权柄,并赋予相应的压力,这样才能压制住朝堂内耗的势头。
从崇祯三年开始,到崇祯五年结束。
在这三年的期限内,是朱由检为自己和大明谋划暂稳期。
让朝中所谓的东林党也好,阉党余孽也罢,亦或者其他出身的大臣。
彼此间相互制衡,相互监督,朝着一个大方向同进,辅助自己管理好大明这个烂摊子。
在这三年的暂稳期,朱由检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内政,以及发展讲武堂,操练大明新军,培养后备人才。
有效利用军机处,围绕辽东和山陕两地展开相应的部署,确保大明基本秩序不乱,并真正掌控北直隶这一基本盘。
都言治国如烹小鲜,可治理上下摆烂的大明,最需要的就是耐心。
乱改,乱动,只会摧残掉大明那脆弱的根基!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