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自然灾害的频率(2 / 2)

明确地方河长制,细化治理河湖事。

特设黄河、大运河、永定河、长江协理衙门,筹建总河直属巡察制……

当一项项的构想,被南居益看过以后,整个人的状态都变得不一样了。

如果文书上的这些谋划部署,真的能一一落实下来,那对大明之后的治河湖事,必将是翻天覆地的改变。

当然,想要落实这些谋划部署,那朝廷在治河湖事上,所花费的银子,也将是一笔天文数字……

“陛下,您构思的这些谋划部署想要全部实现的话,难度很大,对国朝的负担很沉重。”

强压激动的南居益,拿着手里的文书,双手微颤道,“可若是真能全部实现,那我大明的治下,再遇水灾、旱灾的灾情,就能通过自主调控。

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确保受灾区域的百姓,不至于遭受过大的损失和伤亡。”

“难度大,这是肯定的。”

朱由检神情坚毅,开口说道,“这是朕打算用五年的时间,初步建成治河湖事体系的总体构想。

所以南卿无需觉得,朕是想一口气解决此事,那样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地方河长制和四大协理衙门之间,并无统属关系,直归总河衙门承办管辖。

若这些谋划部署,能一一落实下来,也将标志着大明的境内,呈现三横两竖多支脉的新境遇。”

小农经济下的封建王朝,可以说是历朝历代,对治河湖事都极为重视,毕竟这关系到国之命脉。

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对待黄河和大运河的重视,那绝对是历朝历代之最。

黄河若敢泛滥,某处河段若敢决口,那形成的破坏力,是难以形容的,所过之处,唯有用泽国来形容。

大运河若敢出事,那直接危害到京畿安定,动摇国本,时间敢拖延的再长点,不知多少地方揭竿而起。

“在这段时间里,朕查阅了关于这方面的案牍,发现存在的不少问题。”

朱由检继续说道,“各地对于治下河道、湖泊的重视不高,甚至对扩宽堵塞河道,清除淤泥,修建水渠和水库等事。

往往都是出现问题了,再向朝廷报备上来。

眼巴巴的盯着国朝调拨的银子,才组织治下百姓解决。

这种被动消极的态度,每出现水灾和旱灾,就会造成严重的灾情。

所以落实河长制和四大协理衙门,必须要同时推动开!

至于后续所拟定的谋划部署,可逐年落实下来。

同时为堵住地方官员的嘴,增强总河衙门的权势,四大协理衙门一事,必须第一时间谋定和落实到位。

而这个地方河长制,可先行在北直隶试行,北直隶巡抚,兼任北直隶总河长,治下的府州县,兼任各级河长。

以后各自治下的河段,闹出大的问题,国朝就追责到哪一级。

敢出现瞒报国朝的事情发生,造成治下重大灾情者,想保住脑袋是不可能了!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