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单纯来传教的群体,朱由检没有兴趣,也不会叫他们来京畿地带。
毕竟大明不需要没用的废物。
恰恰是精通某一领域的传教士群体,因为得到朱由检的支持,使得这些人多将精力集中在研究上,反倒是传教事业变得不那般重要。
何况在来大明京畿之前,朱由检就有过约法三章。
想在大明传教?
可以!
但是必须在涉足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否则不能离开西山传教的,这也使得西洋传教之事,仅是小范围的传播着,并没有扩大相应的影响。
“这些西夷长相真是怪异。”
调任理藩院的朱纯臣,看着眼前这帮欧罗巴使团的人,眉头微皱。
对理藩院尚书张之极说道,“真是不知道,陛下为何要召见他们?
能和他们开海通商,就已是我大明的恩威了。
这帮家伙来京城这边,在朝野间可是引起不小的争议啊。”
张之极看了眼朱纯臣,开口道,“陛下要召见他们,就是想多了解些欧罗巴各国的实际情况,以此熟悉这些欧罗巴的国度。
皇明海贸总会。
今后是要积极涉足南洋诸国的,不可能一直待在天津、东番等地,就那般被动的与欧罗巴各国海商,进行大宗的贸易往来。
提前了解一些情况,特别是南洋诸国的实际,这对今后进取该区域,是有着莫大好处的。
陛下先前就说过,南洋诸国的资源很丰富,像金银、宝石、翡翠等矿藏,可谓是遍布各个区域。
要是能得到这些矿藏,成国公觉得我皇明海贸总会的利润,会达到怎样的程度?”
“至少翻上数倍吧。”
朱纯臣流露出贪婪的神情,“现在郑芝龙所领的汉盟,已然聚拢起一批南洋诸国的汉商群体,汉盟的贸易总量,远超我皇明海贸总会。
要不是麾下海船规模,还不是汉盟的对手,进军南洋诸国的议程,只怕我皇明海贸总会早就启动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由检给大明带来的影响,呈现持续递增的态势。
特别是开海通商一事,一个汉盟,一个皇明海贸总会,可谓是对外海贸的巨头,内部参与的群体很多,很杂。
对待开海红利,多数被这些群体得到,朱由检的态度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