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祚皱眉道。
“这件事情要呈递御前,但是要等到促成以后再呈递。”
金铉开口道,“现在国朝的情况,刘帅心中也是清楚的,我们作为臣子,要懂得替陛下分忧,想一些能做的事情,必须要做好才行,否则只是提出想法,叫陛下去圣裁的话,那反倒是愚昧的表现。”
刘兴祚道,“金参赞,你这分明就是在玩火!”
“玩火又能怎样?”
金铉浑不在意道,“只要我等是忠诚于陛下,忠诚于社稷,就算做的事情,违背一些所谓的道义,那也是正确的,此事刘帅是否要和我一起做?”
责任与担当,对于大明的官员队伍,其实是较为欠缺的,根源就是过去的党争,导致风气变坏了,变差了。
太多的人做官,是为了仕途,为了利益,从而忘却了初衷。
大明官场就像一个大染缸。
朱由检清楚的知道这些,为此做出很多调整和部署,让大明的实干派,不会遭受不公的待遇。
“徐卿,你要照看好自己的身体啊。”
朱由检神情感慨,看着消瘦不少的徐光启,伸手说道,“坐吧,这里就咱们君臣,有什么话就坐下聊吧,不必过分恪守礼制。
你这个内阁首辅,做起来不容易。
朕心里也清楚。
当前朝野间的情况,看似是比较平稳,实则却暗涌不断,他们争议的地方,反对的地方,无非是朕闭塞言路,乾纲独断之类的。”
“陛下,事情绝非您想的那般简单。”
徐光启拱手作揖道,“国朝面临的处境,其实很不好,河南试行的摊丁入亩,陕西试行的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形成的舆情和争议很大。
进京告御状的人,很多。
朝中有司的一些官员,表面不说什么,背地里却在推波助澜,倘若这些事情不妥善的进行解决,那迟早是要出大问题的。”
其实维新变法推行至今,从某种意义上去说,已经是推不动了。
在旧问题没有全面得到解决前,过去维新产生的红利,算是被消耗的差不多了。
朱由检很清楚这些。
想在大明继续深化改革,就必须将先前的谋划部署,都扎扎实实的做好,通过扩大内外需求,让涉及的各个群体享受维新红利,继而带动更进一步的改革。
持续开海是为了此事。
军火贸易是为了此事。
支持研制是为了此事。
发展国营是为了此事。
大搞基建是为了此事……
朱由检在用他的方式,来有效转移矛盾,让内部的一些谋改事项,不会引起较大的反应,甚至出现叛乱。
利益嘛,是能进行替代的。
可纵使是这般吧,依旧无法掩盖一些问题。
“徐卿,朕就问你一句话。”
朱由检正色道,“盐政整顿,拔除火耗,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这些试行的新政,对于国朝,对于社稷,对于百姓,究竟是好?是坏?”
大明现在的矛盾究竟是什么,朱由检比谁都要清楚。
说到底这就是新旧之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