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做好奇袭马尼拉的准备(2 / 2)

“既是白谷兄发问,那卢某便抛砖引玉一番,有不当之处还望二位予以指正。

圣上之意图十分明确,复设五军都督府一为酬功,二为希冀恢复盛唐时,朝堂诸臣出将入相之盛景。

此番思量亦是试图改变多年来我大明文贵武贱之状,抬高武人地位。

最终使文武各司其职,将来再有战事发生,则不再遣文臣领军。

白谷兄,说不定此次覆灭后金一役,亦将是我等最后一次领军出征了。

呵呵,你我金戈铁马之生涯也将就此完结。

静心思来,心中终是有份不舍之意啊!”

随着流贼和后金相继覆灭,脸上始终一副肃然神情的卢象升也彻底放松下来。

瘦削的面颊也有了丰润起来的迹象,气色也显得好看了许多,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从崇祯二年在大名府组建天雄军至今,整整十年的时间,这位大明的忠臣猛将率领着六千人马,足迹踏遍了大明大半个北境。

征程足有数万里之遥。

期间也曾无数次陷入险境之中,而每次他都是身先士卒冲杀在前。

带领着天雄军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如今祸乱大明的两股势力终于灰飞烟灭,将来他将会以阁臣的身份驻足朝堂之上。

几乎不可能再回到血雨腥风的战场之上。

这让习惯了与将士们一道浴血搏杀的卢象升有了一份浓浓地失落感。

孙传庭微笑着对这位忠直之臣的一番言论点头表示了赞同之意,与此同时也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

他心里清楚,只要是皇帝的方案对大明有利,这位一心为国的忠臣是绝对不会提出反对意见的。

在卢象升的眼中,不论文武,只要心向国事,都是值得称道和赞扬的。

皇帝这次想借机提高武人地位的做法是恰当和正确的,如果自己再提出武人祸国论,那恐怕不会得到卢象升的赞同。

“下官虽是赞成卢学士之言,但心中仍有隐忧。

以文御武之策行之百余载,我皇明始终未有藩镇之祸,可见此策仍有可取之处。

如今圣上贸然改之,将来边将无人钳制,再有尾大不掉之势,那朝廷将如何自处?

辽西将门初成之时,若是前得力文臣控之,岂有辽东近二十载之难?

而今朝堂之上,陈玉铉、杨文弱、李梦暗等诸位有识之士俱在,为何会仍使此事过审?

下官对此事之成实是心有所憾,二位学士俱为统帅官军多年、立下无数功勋之重臣,在圣上眼中亦是分量极重之人。

若是二位上本建言,圣上也许会改弦更张、重审此策也不好说!”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