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锦衣美食到布袍猪食,从风花雪月到肮脏混乱,整日里奔波于那些衣衫褴褛的草民中间。
要在当地官员的命令下,安排好这些移民每天的行程、食物。
等到了官府划定的移民点之后,还要安排移民们进行各种劳作,眼前的一切一切都让侯方域们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经过半年的各种挣扎,这一千多名举子们,中间已经有数十人偷偷返回了各自家中。
这些逃兵普遍都是家中长者在朝为官的官宦子弟,这也是他们抱着侥幸念头偷返的依仗。
“朝宗贤弟,适才辟疆所言甚为有理。
虽说我等听闻有人偷返回家,但贤弟你别忘了,叔父大人可是位极人臣,岂是他人可以相比?
你此次要是私自回返京师,若被有心人探知,怕是于叔父之声誉不利啊!”
陈贞慧看着脸上已有不耐之色的侯方域出言劝道。
“哼哼!
要不是因着那个遭瘟首辅之子也至荆襄之故,所以家父才强令小弟前来,侯某何至于经受此般劳苦!
那个温祯玉就是个官迷而已,为着升官简直是不择手段!
你们看看他现下这副模样,哪有首辅公子之气派,完完全全就是一副乡间农夫之做派!
整日与那些愚钝民夫厮混,就这般模样,将来如何居于庙堂之上?
想要位极人臣,就当以智略为圣人出言献策,而不是做出一副亲民之样貌流于乡野之中!
侯某敢断言,温某人之前程止于五品一下,终生亦不得迈入殿堂之上!
将来之朝堂,还是我辈智略出众之人居之!
定生兄长、辟疆贤弟勿再相劝,此地侯某一刻钟也待不下去了!
今日之宴便当二位与我送行为好!”
借着话头,侯方域把一肚子怨气全都发泄了出来,目标直指温体仁的次子温侃。
温侃比他们这批国子监监生来到荆襄地区还要早了数月,期间也曾与侯方域等人见过面。
在看到风吹日晒下,面貌如同老农一样的温侃后,同样身为阁臣之子的侯方域羡慕嫉妒的同时也是颇为不屑。
所以才有了刚才那番言论,意指温侃开了个很坏的头。
本来像他们这样的家世背景,根本不必经受这样的摧残。
只需靠着父辈的恩荫,按部就班地步步升迁,等到二十年后自然而然的升到部司高官就可以了,那还用的着如此拼命?
要是这样的话,有个阁臣的亲爹还有啥用。
“既是朝宗心意已定,那愚兄与辟疆也就不再多言。
来,干了此杯,算是给朝宗送行吧!”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