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富的心情极度不好,插了一嘴。
“就算这是事实,陈光肯定有着言不由衷的理由。从竹田县的情况来看,陈光是一个有能力的好官。”朱棣不满地瞪了刘大富一眼。
刘大富心中一阵冰凉。
老的也护着他,小的也护着他,这竹田县走一趟,你们是不是被陈光下了降头了。
马车进入京城的时候,已经到了后半夜。
一路颠簸,朱棣如同去的时候一样,已经沉沉入睡。
为了不惊动他人,老朱特意交代刘大富,让马车绕过勤政殿,直接前往自己的寝宫。
然而,等看见灯火通明的勤政殿时,老朱又让马车停了下来。
都到了这个时辰,标儿还在批阅奏折?
心疼之余又有些不满:“一整天的时间都批阅不完奏折,非得熬夜?咱才走了几天,奏折就有这么多?”
刚走到大门口,便碰见了推门而出的中书省左丞相李善长。
李善长愣了一下,随即倒头便拜:“皇上,您可算是回来了。您私自出宫也就算了,还要带上燕王。”
“日后虽然是太子执掌天下,可燕王也要驻守他乡,保一方平安。”
“您这样,要置天下臣民于何处!”
老朱自知没理,尴尬摸着鼻子朝左右看了看:“老李,起来吧。”
“臣不起。”
“甘肃旱灾日益严重,疟疾更是感染了将近四个县,当地衙门上来的呈报,都快要将户部的案几压塌了。”
“皇上,正值百姓危难存亡之际,怎能怠慢国事。”
“行了行了,咱知道了,起来吧。”
看着老朱有些愠怒,李善长期期艾艾地爬了起来。
“皇上,甘肃行省连续发来多道奏折,恳请朝廷拨款二十万两银子用于赈灾。可户部压根拿不出来这么多,恳请皇上定夺。”
老朱冷哼一声:“户部拿不出来,咱的内库就能拿得出来吗?户部能拿出来多少?”
“十万两,户部只能拿出来十万两。可是皇上,此时能多一分是一分啊。”
“甘肃灾情,受灾百姓已达两万之多,经受着饥饿与疟疾的双重折磨,朝廷的赈灾晚到一天,就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命丧黄泉。”
老朱脸色一沉:“国库拿不出来,咱的内库也拿不出来,你说咋办?你的俸禄也不低,要不先拿出来一点垫上?”
李善长有点发怔,这是国事,咋还把自己搭进去了。
哭丧着脸道:“皇上,微臣的俸禄在百官中是最高,可微臣的家人众多啊。百十号人口一年吃喝拉撒下来,也是所剩无几。”
“那就捐款,明日早朝,咱第一件事情就宣布百官捐款。”
李善长迟疑了一下:“皇上,要不先发十万两至甘肃,筹款之事明日再议。灾情危急,百姓等不起啊。”
“不急,再等等。”
“啊,这。。。”李善长有点傻眼,皇上这是罔顾百姓性命啊。
“好了,回去吧。有什么事情明日早朝再说。”
“刘大富,送棣儿回燕王府。”
说完,老朱袖袍一甩,双手背负,朝着勤政殿里面走去。
看着老朱的背影,李善长摇了摇头,悻悻离去。
勤政殿里面,摆放了两张大案几。
一张是老朱自己的,一张是太子朱标的。
老朱进门的时候,朱标一手扶着额头,一手拿着朱笔,正在全神贯注地批阅着奏章,以至于老朱到了跟前,都没有发现。
“标儿,这么勤政?”
“啊,父皇,您回来了。”朱标揉了揉眼睛,急忙站了起来。
“坐下,坐下。”
老朱摆摆手,示意朱标坐下,随后走到自己的案几后面,也坐了下来。
“这几日,甘肃行省有没有新的呈报?”
“有。”朱标拿了厚厚的一摞奏折,来到了老朱跟前。
“甘肃旱灾持续扩大,百姓亟待救济粮银。”
“疟疾爆发日益严重,已经蔓延将近四个县。”
“还有,疟疾肆虐区域出现了一个神秘组织,对百姓进行医治的同时,暗中进行着反动宣传,儿臣怀疑是元朝余孽。”
“元朝余孽跑去救灾?有意思。朝廷派过去的郎中,有没有什么回馈信息?”
“还没有。甘肃距离京城路途遥远,这些郎中应该还在路上。”
“这么晚了,你还在批阅奏折,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啊。只有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去,把你刚才批阅的奏折拿过来,父皇看看。”
朱标转身,将奏折拿了过来。
奏折上面,是浙江百姓集资修建寺庙的内容。
老朱眉头微皱:“这种事情,工部不就解决了么,为何会呈交上来?”
“工部已经呈交上来,孩儿想着事无巨细,就顺手批阅了。”
老朱摇摇头,这孩子,真是实在的过头了。
“好了,夜已经深了,回去休息吧。明日还要早朝呢。”
“孩儿积压的奏折实在太多,要不,孩儿将这些奏折带回东宫批阅。”
老朱不由得有点上火。
让你休息,你却要带着奏折回东宫批阅。
还说什么事无巨细都要亲力而为,你这是分不清侧重点。
“好,带回去吧。顺便将父皇案几上的这些奏折也一并带回去批阅。”
“啊?”朱标张大了嘴巴。
父皇以前不是这样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