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13\u001b\u0011=打是肯定打不成,因为刘大富在场。
“皇上,您不久前刚刚打了燕王,还把他在树上吊了两天呢。。。”
这句话,一半是劝慰老朱,一半也是提醒燕王。
你面前的可是你的亲爹,大明皇上啊,皮开肉绽的日子才过去几天,就这么不长记性?
朱棣顿时从自己的臆想中回到了现实,新的护臀还没加工好,急忙改口。
“父皇,孩儿这不是一心想着让百姓的生活得到改善么,语言表达可能不到位,但儿臣的心里,保证没有什么坏心思。”
朱棣收起了脸上那要强的表情,努力地挤出一丝谄媚笑容,走到老朱跟前,摸摸老朱的肚子。
“消消火,消消火,太医不是常说气大伤身,父皇又何必和孩儿置气。”
“孩儿还小,经不起您那一顿凌厉的皮鞭抽打。”
说着,朱棣更是装模作样地搂起袖子又快速放下:“父皇您看,孩儿被吊树上的伤痕,还没好利索呢。”
即便是那一瞬间,老朱也是看得清清楚楚,朱棣的手腕上一片洁白,哪里有什么伤痕。
不由得冷笑一声:“来,袖子再搂起来,让咱看清楚。”
朱棣怎敢正面接话,急忙道:“手上的伤痕可以治愈,可孩儿心中对父皇的敬畏,将永远留在心中。”
“敬畏?你还知道敬畏?就你刚才和咱说话的态度,这是敬畏?依咱看,你心里敬畏的只有皮鞭。”
话虽严厉,可老朱心中的怒火也不由得消失了几分。
仔细想想,他说的话也在理。
竹田县的情况就在那摆着,自己说他异想天开确实不对。
不过,即便是不对,咱是你爹,更是皇上,你就可以这么不给面子的直接怼回来么?
边上的刘大富急忙接话:“皇上,燕王还小,对竹田县那些标新立异的治理方法和已经形成的大好局势看迷了眼,实属正常。”
“老奴以为,燕王常年久居宫中,而竹田县也是富裕异常,他并未了解百姓的疾苦,所以才会说出来那些惹皇上生气的话。”
何不食肉糜的话刘大富没敢明说,怕说出来老朱又要让自己拿鞭子。
果然,老朱叹息一声:“这一点咱心里也清楚,久居宫中却要论治理天下,那就是纸上谈兵。不了解百姓疾苦,就谈不上解决百姓疾苦。应该挑些日子,让皇子们出去走一走了。”
闻言,朱棣似乎已经忘记了皮鞭的威慑,跳起来大声叫道:“父皇,儿臣想去竹田县走一走,全面了解百姓的疾苦。”
老朱眼睛一瞪:“竹田县百姓还有疾苦么?”
刘大富心中暗暗叫屈,这才去了两次,竹田县就将你们父子二人彻底俘虏了么。
张口竹田县,闭口竹田县,有没有想想身边人的心理感受。
朱棣低下了头嘟囔着:“竹田县的百姓脸上都带着笑容,好像真的没有什么疾苦。可是,书上写的,了解起来也不是那么真实。”
“急什么,咱说不让你去竹田县,也没说不让你出宫。瞧瞧你刚才说的那话,不买粮食买肉吃,咱越想越气。”
“刘大富,明个一大早就安排燕王在内城转转,了解一下百姓疾苦。”
闻言,朱棣心中一阵窃喜。
就算去不了竹田县,只要离开皇宫就好。
整天憋在宫里面,跟住在笼子里面的动物有什么区别。
不对,连笼子里面的动物都不如。
人家那些动物至少过的是安静的日子,自己失去自由不说,还得整天被迫接受那些老古董的腐朽说辞,而且不能反驳。
朱棣恨不得现在就出宫去了解百姓疾苦,可又怕老朱反悔。
只得低下头,做出一副乖乖的,稍微带点不情愿的样子。
回到御书房,刘大富给老朱端来了一碗清新解气的菊花茶。
这是老朱每次从燕王府回来的标配。
老朱端起茶碗,苦笑了一下,摇摇头抿了一口。
“咱的这些儿子,虽然聪明各自不同,但都是从小在詹士府读书学习。按理说接受同样的教育,性格应该相差不大,为何就燕王,老是惹咱生气。”
刘大富老脸一阵抽搐,你的种,你问我啊?
想说是因为朱棣更聪明一点,又怕老朱理解为,自己说其他皇子不聪明。
想了想,自己在竹田县可是没少被陈光奚落,这个锅,就给他背算了。
“燕王以前喜欢惹事,不过是年龄尚小,再加上性格好动而已。”
“年龄小?都十三了,搁普通百姓虽未娶妻生子,可也开始谈论婚配了。”
“这次出宫,咱还带着他去了一趟竹田县开开眼界,你瞧瞧,他回来居然在燕王府里面摆弄什么马桶,这是一个皇子该做的事情么。”
“皇上,摆弄马桶虽然不雅,可也算是将民生问题具体化了。这只是说明燕王更为聪明,见过的东西,就想模仿。”
“模仿什么不好,模仿造马桶。”
似乎感觉自己心里的怒火有点上升,老朱赶忙又喝了一口手里的菊花茶。
瞅着老朱的举动,刘大富心中窃喜,老脸却依旧不动声色。
“皇上,将来太子继承大统,燕王作为皇子辅助治理国家,经手一些具体的事情,可比外人放心得多,也算是一件好事。”
老朱脖子一扭。
“堂堂皇子,就整天盯着马桶,盯着沟渠,这事传出去丢不丢皇家的份?”
“依咱看,就不应该带燕王去竹田县,他这是中竹田县的毒太深。”
说到此处,老朱想起竹田县刚刚回来的时候,朱棣借着给自己请安的机会,天天打听陈光什么时候进京。
得知陈光被派往了甘肃,最近居然连安也不来请了。
心中隐隐泛起一丝不满。
“还有,他也中了陈光的毒,而且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