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没有工业化,哪来远大前途(1 / 2)

张昊知道技术的进步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大量不拥有生产资料的小手工业者跟不上技术所需要的资金积累必然大量破产。

破产的小手工业者,在没有工业化基础的时代就只能沦落为依附于地主阶级的佃农。

佃农数量增加的同时,技术进步带来的资金集中于一小批城市豪族手中,他们是没有继续投资技术的能力和想法的,所以他们会更加追求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又进一步催化无业人员的暴增。

如此一来一个恶性循环就形成了,无产者也来越多,大地主越来越涨我最大的生产资料,郭嘉的矛盾也会快速向一个临界点集中。

到穷人越来越多,无产者越来越难以凭劳动力养活自己的时候,农民起义就会应运而生。

可问题是张昊在考虑工业化。

工业化这个东西不出现,旧社会的生产力就始终无法实现突破,农耕社会的历史周期律就始终无法得到解决。

所以,农耕文明的发展,就只能用皇冠落地王朝更替来不断的循环前进。

只有实现了工业化,最起码拥有工业化发展的基础,用技术催化社会财富的暴增,才能让掌握大量财富的有产者和权贵阶层把金钱投入到更有前途更能产生暴利的技术进步中。

而伴随着兼并土地会遭受的惩罚的加大也会促使权贵阶层不得不放弃对土地的渴望,如此才能形成真正的土地收归国有并产生大农业生产。

在张昊看来其实没有什么大农业,有的只是工业化的农业,但在这个时代要实现这一步那是几乎不可能的,只有走集约化农业,积攒大量的粮食并实现宏观调整,才能促进工业化迅猛发展并反过来哺育农业发展。

“没有农业的工业化就没有人口增长,没有人口增长就没有工业化迅速发展起来,而没有工业化又反过来影响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质量。所以,只有搞工业化,走工业道路,才能走出历史周期律。”张昊对此认识的很清楚。

所以他不怕技术人员占据主导,而且在几百年内技术人员也不可能替代管理者占据朝堂。

技术归技术管理归管理,技术要有技术的职称,管理要有管理的级别。

梁良不知道他的计划,所以他还是在用旧社会精英阶层的眼光看待问题。

见张昊很固执地要提高技术人员待遇,甚至提高他们的政治待遇,梁良只能告诫:“这会让天下大乱。”

“问题在于你们只看到技术发展和技术人员的地位提高带来的坏处,却没有意识到技术的发展首先会促使豪族将资金投入到更有暴利的工业生产甚至金融发展中,朝廷反过来却能把土地收归国有。”张昊道,“诸位,土地在朝廷手中,他们有钱又能怎么样?”

梁良错愕,还能这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