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封赏与救灾(2 / 2)

徐辉祖泰然自若,面色平静。

另外姚广孝恢复姓俗家姓名。

之前大家一直都称他为道衍和尚来着。

这个老家伙坐船从北平府赶来,特意来为朱棣壮声势。

声势浩大的封赏活动进行完毕,朱棣只进行宴饮活动,吃些冷饭,众人早早散去,给他们留足庆贺时间。

而新奉先殿中,朱高炽、姚广孝、朱棣、朱高煦等几人围坐,杨士奇、杨溥等几位内阁成员坐于后座。

朱棣脸色很严肃,刚刚参加完大典,连衣服都没换,就召集众人于新奉先殿集中。

问题还是灾害的问题。

但事实上的灾害远比朝廷掌握得更多,河南地区位于主粮产区,所以粮食减产影响极大。

然而最严重的是山东地区。

洪武爷建立大明后,各地休养生息,山东之地被安排成养马地,当地马政害处已经极大,弄得小民苦不堪言。

靖难时,朱棣跟铁铉在济南城大打出手,虽然济南城没有打下来,可周围百姓都遭了殃。

遭兵灾的,失踪的,出征打仗的,整个山东之地,青年几乎为之一空。

这次灾害突然降临,山东连储备粮都没有,一切都靠朝廷拨付。

朱棣有苦说不出。

四年靖难打下来,金陵的储备粮也使用多半。

建文帝征发近百万雄兵,四年下来光粮草支出就是天文数字,哪里还有余粮?

民间倒是有粮,可朝廷也不能直接抢,否则还要朝廷作什么?

山东受灾面积虽然没隔壁几个省份大,但严重程度最高。

现在山东城内粮食价格涨上天,达到骇人听闻的四两银子一石,平日里一两左右。

价格压不下去,百姓们苦不堪言。

朱棣用锐利的目光巡视每个人:“都说说看,有没有什么办法?”

朱高炽道:“眼下的问题是缺粮,朝廷筹集粮草不行吗?”

“朝廷国库是个空壳儿,哪来的钱筹粮?

北地受灾也影响到南边粮价,如今京师粮食价也有上涨迹象。”

朱高炽道:“用行政命令吧,先把粮食价格全部压下来,之后再想办法。”

朱棣道:“什么办法?”

“首先,开源。

我有两个想法,一是前往南洋等地收粮,南洋之地应有大量粮食。

二是深海捕捞,直沽捕捞队已形成规模,可以扩建。”

朱高炽的捕捞队使用的是拖网技术,这种技术目前还未公开。

杨士奇道:“陛下,不可如此。倘使如此,则国策尽废。”

朱高炽回头,“杨学士这是什么意思?你是说爷爷的禁海之策?”

“不错。”

“此一时彼一时,眼下生死关头,哪里还要遵守这等政策?”

杨士奇道:“殿下两策,是极好的,但并不稳妥。

前往南洋购粮,若是顺利自然一切都好,倘若半途倾覆该如何是好?

且购粮钱款从何而出?”

朱高炽不乐,两个办法确实冒险些,但总好过什么都不做。

杨士奇道:“以臣之见,不若仿开中法。”

朱高炽眼前一亮:“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