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大肆封赏,胜利果实(2 / 2)

拟定诏书时,何后高坐尚书台首席。

皇甫奇与诸公重臣皆在,卢植趁机进言:

“袁公路虽是袁氏嫡系,但如今已身在地方,坐拥天下第一大郡。”

“他若与袁绍有相左之见,我们岂不是将他逼走?”

“他便是依旧站在袁氏立场,我们也需让他先表态,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经过一夜安抚,何后状态极佳,美目一眨望向皇甫奇:“骠骑将军有什么看法么?”

众人都望向场中这个最为年轻的男子。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他才是真正拥有敲板权力的人!

他可以拒绝任何一个提议,甚至可以动用刀兵杀死在座任何一人。

然而,他是会听取卢植建议,还是坚持报私仇不给袁术丝毫机会呢?

“都望着我做什么呢?”皇甫奇轻笑摇头:“单论私人立场,我是巴不得能立刻下诏一封去讨伐袁术的。”

“然则,此地乃尚书台,谋的是举国之事,求的是天下利益……我认为卢公之言是有道理的!”

闻言,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不是替袁术,而是替自己!

就方才来看,皇甫奇还是一个颇有政治信誉的人。

第二批诏书,则是人事任用。

袁氏出场,自然空出了大量位置。

而皇甫奇作为此番斗争的最大赢家,理所当然地吞下这丰硕果实:

皇甫嵩依旧任太尉不变,皇甫郦提为廷尉,位列九卿;皇甫征任护羌校尉;

马腾恢复偏将军之职,马超任越骑校尉兼领北军中侯——这是没有过的任命方式,相当于主管北军五营,又自统一营。

如还在后方的马岱、马休、马铁等人,都授校尉、军司马之职不等。

盖勋,这位积功勋、名望、资历于一身的老臣,卸下了京兆尹之职,改任司隶校尉。

从品级上来说,似乎降了两级。

但司隶校尉权责之重,给个三公都难换,根本不是品级二字能简单概括的。

钟繇,升任骠骑大将军府长史:依旧担任幕府文官总览,以及大管家职务。

贾诩,任光禄大夫,兼领西园中侯(监察西园军),并首开军师祭酒一职,由其担任。

皇甫奇对他的重视和信任,可见一斑。

法正,由于年龄过小,尚未加冠,不适合授予朝廷官方职务,被任命为武威侯丞、骠骑大将军府从事中郎。

张绣,以护北宫之功,拜为羽林中郎将,赐爵夕阳亭侯;

徐晃,以护北宫之功,拜为虎贲中郎将,赐爵牧歌亭侯;

麴义,以援都平叛之功,拜为左中郎将,任弘农太守,赐爵新安亭侯;

庞德,以援都平叛之功,拜为右中郎将,任河内太守,赐爵宜阳亭侯;

北宫左,授湟中都尉,继续担任湟中义从首领;

张辽,授骑都尉,领骠骑大将军府将军司马;

白马羌族杨腾,任骠骑大将军府下属校尉;

庞德堂兄庞柔,任骠骑大将军府下属校尉……

此外,还包括带领大量部曲,最新投降于皇甫奇的郭太、吕布二人。

郭太被授以从征中郎将,继续听命于骠骑将军府。

他是一个识时务的人,在皇甫奇手下更是提不起丝毫反抗的念头,欣然应下此职。

吕布被授折冲中郎将。

这个官职,比起之前丁原暂任的武猛都尉要高,比起吕布自己的主簿更是不知道高到哪去了。

一时间,吕布也颇为满意,连忙谢恩。

除开这些文武之众外,聚拢在雒阳,目前听命于皇甫奇的兵马有:

禁军系列的——原西园军、北军,归附的其他禁军,共万余人;

外军系列的——已抵达的凉州精骑万人,尚在路上的马云禄所领怯薛卫、北宫左湟中义从部、马岱所领各部精锐万人,共两万余人;

——白波军、并州军,以及被俘虏收编的各镇诸侯人马,共五万余人。

笼统计算,近有兵员九万,皇甫奇剔除伤员和战斗力较为拉胯的,如白波军中大批壮丁,还剩精锐六万余人。

这六万人,不包括皇甫奇在凉州的留守部队,也不包括各地的郡县兵员,而是真正疆场上走下来的老兵精锐!

是他如今能手掌中枢,威震天下的底气所在!

内部的人事和军事安排结束后,便是对外的第三封诏书:

——将袁氏之罪布告天下,号召天下诸侯,共击之!

然而对这一封诏书,皇甫奇并未抱有太大希望,其人自己都摇头道:

“袁氏虽在中枢惨败,但已经营上百年,门生故里遍布天下,被尊为士族魁首。”

“况且,袁绍还带走了天子,只怕响应者不多啊。”

“君侯所言极是。”贾诩拱手起身:“此诏投石问路,正好看看谁敌谁友,以尽快铲除对手。”

“然!”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