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拿下目标点,德军继续推进中(1 / 2)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德军要攻击我们?我们跟他们不是有互不侵犯条约吗?”

一名苏军士兵一脸惶恐的躲在土坡后面问道。

“这还用说,肯定是德军已经撕毁了条约,所有人打起精神来,举起你们的武器射击”

苏军中士看着前面的情况立即大声的呼喊道。

想要调动苏军士兵的士气,零星的一群苏军士兵开始胡乱的放枪。

虽然说德军的偷袭让苏军造成了不小的混乱。

但是面对面的战斗力着实不怎么样。

也不能怪他们,主要还是大清洗行动至少损失九十多万人。

可想而知除了大头兵之外,但凡是有点本事的军官基本上都被撸了一遍。

这就造成了后续补充的军官大多数都是小白。

虽然从军校毕业了,但是对于正面战场的情况他们是一无所知。

如果是与芬兰掰手腕可能凭借着装备的优势拉回劣势。

但是眼前的可是目前蓝星最能打的德军,可不是芬兰军队。

论装备德军的可一点不差,论作战水平德军的也都升级了。

前期被臭揍也是有原因的,看一战中沙俄部队也都是百万百万的死亡。

两次世界大战好像都是如此,不管是尼古拉斯统治的沙俄时代,还是大胡子统治的苏联。

都是论百万百万死亡的节奏。

整个苏联西线布置了近四百万军队,短短数个月的时间里面就被德军分割包围俘虏。

“一班火力压制,二班与三班左右包抄,吃掉他们”

手中拿着望远镜的穆勒中士下令道。

随着穆勒中士的命令下达后,士兵们开始行动起来。

相互掩护开始左右包抄苏军部队。

“中士,德军从两侧上来了!”

一名苏军士兵满脸慌张的来到苏军中士身边汇报道。

“后撤!快撤!”

苏军中士毕竟指挥能力有限,他一个中士指挥着五十多人哪里指挥的开。

在他宣布后撤后,对面的穆勒放下望远镜。

“追!”

随着一声令下,所有人立即起身在后面追击苏军士兵。

维斯瓦河河面上德军部队还在架设浮桥中。

而半履带两栖摩托车已经将另外三十人送去了对岸。

虽然一来一回要十分钟,但是一次投送三十人,凭借着德军的火力跟作战意志即便是遭到大部队的围攻也能够坚挺至下一波支援到来。

“少校,穆勒中士率领的部队已经抵达了拉姆要塞的外围,途中遭遇了苏军巡逻队击毙了二十多人”

一连来的士兵将前面的情况汇总给了威廉。

威廉手下三名参谋是威廉找来的年轻军官。

他们都是帝国军事学院毕业的人才。

想要在合成战斗营当指挥官先得要在营部担任参谋半年以上才行。

否则不会让你一个白丁去指挥作战的。

对于目前的情况威廉还是很满意的,推进速度跟他的预期都很贴切。

五十分钟后浮桥铺设好了,坦克开始从上面通过。

19吨的轻型坦克还是可以跑一跑的。

再重的坦克那就需要更加完善的桥梁了。

至少要在水下打上钢柱作为支撑点,而不是光凭借着浮桥的浮力支撑。

19吨的轻型坦克,正面装甲相较于三号四号已经优秀的太多了,虽然说也是一个脆皮,至少目前对于t34-76坦克来说能够做到一换一甚至更多。

e5轻型坦克的工艺其实很粗糙。

五对负重轮,车体焊接而成,主炮塔直接筑磨一次性成型,装上炮管往上一扣完事。

这就是e5轻型坦克的工艺,与传统德国工艺那相差太多了。

也正是因为没有了那些传统工艺的加工,才导致e5轻型坦克仅仅需要8000工时。

一辆四号坦克在德国需要15000工时。

而一辆e5轻型坦克则少了整整7000工时。

不过比起了t34坦克来说还是差的太远了。

一辆t34坦克巅峰时期仅仅需要3000工时。

也就是说3000/24=125天的时间。

看似很长,但是实际上排列的计划可不是一辆坦克。

而是上千辆坦克流水作业同时开工。

比起15000工时的四号坦克来说,e5轻型坦克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唯一牛逼的就是千米的距离,德国75毫米l48倍径火炮穿透力远比苏军的76毫米强一些。

苏军目前的t34分为几个时期版本,首先是40年25.6吨t34坦克,装备的是76.2毫米l30.5倍径火炮。

其次就是41年26吨最常见的t34-76坦克,装备的是76.2毫米l42.5倍径火炮。

f34这种型号的火炮在一千米穿深最多66毫米装甲。

且还是测试最好的数据,但凡是发力不好还不一定打的穿66毫米装甲。

而e5装备的德国75毫米l48倍径火炮即便是不用改进型的火炮也能够在2000米打穿86毫米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