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不一样的魏王(1 / 2)

逃生三国 懒先生 4566 字 2个月前

第二天清晨,陈琦早早地离开了周府,踏上了北上之路。

陈琦带着五个从人,一共六骑,只带着所谓的国书,一路向北。很快,六人来到渡口,上了使船,沿着江岸北进。

陈琦站在船舷边,看着秀丽风景不断变换,不由得诗兴大发,竟随口把杜牧的诗信手拈来: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几个从人在陈琦身后,轻声嘀咕,陈琦却依旧听得明白:“咱老爷当真是文曲星下凡,这样的好诗竟随口拈来,果然是大才子啊,不愧是我吴侯看中的男人。”

“可惜,张昭嫉贤妒能,不然我家老爷就是六品的官员了。”

陈琦骂道:“你们几个在嘀嘀咕咕什么呢,子布大人也是你们可以诋毁的?子布当然说的没错,少年***,不是病死就是惨死,反正没有好下场。你家老爷我且活呢,现在做***那是让吴侯徒生猜忌。

其实现在就挺好的,九品小官做着,五品爵位顶着,可以了。”

五个从人都是军中好手,分别是:蒋达、徐茂、丁逢、甘定、黄冒,其实就是蒋济、徐盛、丁奉、甘宁、黄盖等人军中提拔出来,名义上是跟班,其实就是监视陈琦行踪的探子。

陈琦哪管这些,过了长江,径直向着淮南驶去。

陈琦笑道:“果然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六人从寿春登岸,没有向北走,而是选择南下,目的地不言而喻,自然是庐江啦。

从北边来,又是骑马南下,想来张辽应该不会想到自己是打建业(秣陵)来的吧。事实证明,这是陈琦想多了,几个人非常轻松地进入了庐江城,甚至于连问自己的人都没有一个。倒是许多从南边过来的人,被仔细检查着。

庐江不愧是中原名城,陈琦忽然道:“我记得义父便是舒城人,不知舒城离庐江城多远?”

徐茂道:“公子,明天我们还要去给魏王上表,不如早些睡吧。”

陈琦笑道:“魏王又不在庐江,上什么表?”

几人不信,问道:“公子不曾问过,如何知道?”

陈琦道:“一路行来,你们几个贪看风景,哪里在乎这里人的谈话?我不肖去问,通过此间人的谈话便知道魏王昨日便离开了庐江,返回许都了。所以,如今反正没有什么急事,正好到处走走,看看我大汉秀丽之风景。”

一行人住进了一家客栈,陈琦问道:“博士,我是海上来的客商,想要到幽燕去,不想遇到了恶龙作乱,结果怒浪翻天之下,小人所带一二十艘大船尽皆沉没,只有我这六人因外出采购,结果幸免遇难。小人久闻这庐江乃是江东都督周瑜的故里,不知是也不是?”

那博士笑道:“客官,您要是问别人,那指定是知不到的。江东周瑜的确是庐江人,不过却是庐江舒城人。要去舒城其实也简单,一路向北,出了北门走不远的路就到了。

将军府,细作正向张辽做汇报:“有六个从南边过来的,这两天在到处打听舒城,属下怀疑这几个是那边的细作……。”

张辽道:“你等可见到他们手里所持的旌节?他们便是南边来的,我等也不能对其动手,毕竟这是东吴的使节。只能好言将其请到府中来,待我来好好盘问盘问。”

舒城,又名舒县,端的是人杰地灵,在后世有万佛湖、山景、龙头塔,鹿起山、梅仙岛等著名景区,本身就是旅游圣地。陈琦在后世的时候从来没有去过,虽然想去,但一直没有机会去成。

现在有了机会,还能不去了?有便宜不占是忘八蛋!这次到庐江来,这是公费,孙权出钱的,现在这也没有反贪啥的,当个贪官啥的……好像有啥不对的地方……咦,前些天自己才给孙老二说用贪官,杀贪官的事,别到时弄自己身上了吧?

想到这,陈琦道:“全部上马,目标许都,前进。”

五个随从懵了,问道:“大都督故居咱不去了?”

陈琦道:“咱给人盯上了,趁早走,这叫出其不意,克敌制胜。别废话,走了。”

张辽等人来到周瑜故居,没有发现陈琦几人,张辽不由得心中疑惑,看向细作,却发现细作早已不见了踪影。张辽心中一凛,暗道不好,立即离了周瑜故宅,出门策马而回。这一下就更追不上了,毕竟南辕北辙,背道而驰,怎么可能追得到?

陈琦等人一路北行,这一日来到了豫州境内。几人正行走间,忽然一哨人马杀出,陈琦问道:“我等乃是东吴使节,不知阁下何人,为何阻我去路?

那人笑道:”东吴的?你那东吴不尊我魏王差遣,本就该死,竟自己送到门前来,正好把首级双手奉上,免得老爷我动手。“

陈琦道:”久闻魏王大义,从不滥杀无辜,不知你是何人,如何冒充魏王麾下将军?你若速速离去,本使节可以当作没有发生过此事,不然,待面见魏王后,本使节定然向魏王仔细说明,看看你到底是山贼还是官军!“

话音刚落,一个中年男子从不远处走来,道:”仲康,你可是输了。“

那个叫仲康的回道:”也罢,就算你赢了吧。许褚一口唾沫一颗钉,说出的话那是绝不拉稀摆带的。徐公明,有你的,不过,路还长着哩。常在河边走,鞋总归会湿的。“

陈琦见对面对话,早已知道了对方的身份,正是曹营的许褚许仲康以及道:来者可是许褚许仲康和徐晃徐公明么?下国东吴使臣陈琦陈元甫见过上国魏王驾前徐、许二位将军。”

徐晃问道:“你既从东吴来,公明向你打听一个人,不知你可曾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