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暗流涌动(2 / 2)

郭崇韬听了,说道:“若是云南有接应,只怕两方已经达成了协议,只是这王衍逃去之时,已经是残兵败将,想必这云南王应该知道王衍的利用价值已经用完。依我只见,还是应当先去交涉为上,若是云南不肯交人,到时候用兵才是。正好我军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休整一番,不至于太过劳累。”

郭廷信听了,点点头道:“眼下也只好如此了。儿子愿意先去云南交涉一番,请父亲准许。”

郭崇韬点头说道:“你口才好些,能够随机应变,你去最好不过了。”郭廷信应声去了。接着,郭崇韬又对郭廷诲说道:“诲儿,若论勇猛,你比你哥哥强,可是论口才,你稍微差些,你就负责整训部队,准备与云南交战吧。”郭廷诲听了,这才满意而去。

次日,郭廷信单骑出成都,往南而来。他带着郭崇韬连夜写好的国书,沿着之前追击王衍的道路,来到了大渡河渡口处。正当他四处搜寻渡船之时,恰巧一支云南的水上巡逻队出现在河中间,自从王衍逃到云南之后,为了防止唐军的报复,杨干贞加强了大渡河的巡逻,还特意设置了水军,负责摧毁唐军的战船,让他们无处渡河。今天恰巧碰到了郭廷信,云南士兵急忙问道:“什么人?干什么的?”

虽然对方说的官话带有地方口音,听起来也很生硬,郭廷信还是听懂了什么意思。他怕对方听不懂,一字一句地回道:“我是大唐使臣,要见云南王。”

巡逻队立即往北岸划来,一名队长模样的人站在船头,用比较好的官话问道:“可有符节?”

郭廷信伸出左手,露出使节特有的象征物。原来,为了确保使节的身份,中原王朝在派遣使节出使他国时,都会颁给使臣一根符节,用来表示身份。那队长见了符节,知道是使节不假,急忙靠上北岸,说道:“既是大唐使者,请上船吧。”

郭廷信向队长道了一声谢,昂首阔步登上巡逻船,郭廷信身着文人服饰,气势令云南士兵心悦诚服。登上南岸之后,郭廷信一刻也不耽误,在云南士兵的带领下,沿着王衍的逃亡之路,朝太和城而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