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东丹慕华(1 / 2)

耶律倍几人为了不引起他人注意,只得控制住马速,不敢快速的驰骋。再加上又要辨认道路,这更加影响了他们的速度。很快,东丹相率领的数百骑兵已经追了上来,急促的马蹄声已经清晰可闻。耶律倍猜到了是东丹相追上来了,于是顾不上那么多,命令手下数人加快速度。耶律倍几人的马是普通的军马,哪里比得上东丹相几人的快马?不过,渡口已经在前方,只要赶在东丹相追上来之前上了船,自己就无虞了。于是,耶律倍快马加鞭,朝着渡口疾驰而去。

很快,就在东丹相即将追上之时,耶律倍早一步上了船,这条船是耶律倍早就安排好的逃生专用,没有第二只。所以,即使东丹相追上来,也没有办法跨海追捕他。东丹相眼看就要追上耶律倍,立刻加速朝渡口冲去,无奈还是差了一步,耶律倍几人已经上了小船,离岸已经四五米远了。为了赶时间,耶律倍连马匹都不要了,全部留在了岸上。东丹相在马上拱手,明知故问的问道:“大王这是往何处去?何故离开故国?”

耶律倍听了,在船上拱手回道:“近来我重温了泰伯投吴的典故,我若是不离开这里,恐怕我那弟弟皇帝和我都不得安生了。与其被别的野心家作为一个棋子,还不如成全他,让他坐的安心些。”相传,泰伯是先周时期部落首领公亶父的儿子,公亶父非常欣赏小儿子季历,多次在泰伯面前表示要传位给季历。可是周部落的继承标准是嫡长子继承制,要是等到自己继位之后,再将王位传给弟弟,那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于是,泰伯和大弟弟仲雍一商量,决定逃离部落,将继承权让给季历。好在那时候周部落地方不大,可以去的地方很多,泰伯和仲雍两人带着家小、奴仆,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了如今江南的吴国之地,两人凭借自己智慧,很快获得了土著居民的拥戴,成为了吴国第一任国王。当然,说是国王,部落首领的称呼应该更合适。

东丹相听了,心里明白这是耶律倍不愿受到太多的监视,这才无奈的出逃。于是他劝耶律倍回来,一起将东丹国治理好。耶律倍哪里肯信?摇头摆手,坚决不肯。这时手下的将士们建议,趁着船离得不远,放箭射杀了耶律倍,免得他投奔敌国,危害大辽。东丹相思虑了一会,说道:“我是奉命监视东丹王,无权杀死他。若是皇帝怪罪下来,我们担当不起。”手下将士听了,只得作罢。而耶律倍也死里逃生,躲过一劫。

耶律倍的小船行驶在渤海里,因为大唐的商贾每次都从这片海域前往渤海国,久而久之,这片海域也就被称为渤海。望着东方旭日东升的壮丽景象,耶律倍不由得感叹道:“太阳的光辉真是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群星虽然闪耀,可是与太阳比起来,相差真是太多了。”

在一路跌跌撞撞之后,耶律倍等人终于来到了大唐的莱州港。莱州港位于山东半岛的北部,是大唐商贾前往渤海国贸易的重要港口,而渤海国的商人也都在这里卸货。渤海国灭亡后,这条海路依旧繁忙,不少渤海人和汉人依然靠这条海路发家致富。契丹人想要插一脚,却遭到了渤海人和汉人的抵制。因此,莱州港虽然是汉地,可是渤海人非常的多。耶律倍初来,还以为是回到了辽阳。

为了快速的见到大唐皇帝,耶律倍将自己的信物交给了莱州的州牧。州牧一看来头不小,立马亲自拜见,在确认了耶律倍身份之后,州牧立马派遣一百名士兵作为护卫,保护耶律倍进京。在州牧的书信和保护下,耶律倍一路无惊无险,终于到了大唐的首都洛阳。不过,对于如何见到天子,护卫队长没有能力,只是建议耶律倍可以找丞相冯道帮忙。耶律倍听了之后,在驿馆住下,派遣手下将自己的信物交给冯道。冯道看了,知道来头不小,立马来到驿馆,不过,他还带了另外一个人,就是那个曾经跨海出使辽阳的使者。见到了耶律倍本人,确定了耶律倍身份之后,冯道立马进宫,将耶律倍独自来投的消息报告给了李嗣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