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顺着一条古老的石板路朝前走去,路两旁都是低矮的平房,几乎都是木质结构,上覆青瓦,看起来十分古朴老旧,保持了古时的建筑风格和原貌。
整条老街没有路灯,每间屋的窗棂上,此时都透射出了微弱的光,淡淡地撒在青石板路上,显得神秘而幽静。
虽然只能看到这些低矮平房的大致轮廓,根本无法看清建筑细节,但我的心里仍为之怦然一动。
“想不到这些民居竟然都是木质结构……不会是唐朝传下来的吧。”我兴奋地想道。
走在我身侧的蔡从章也在不停地四处张望,微弱的灯光把他的脸颊映照得颇有几分红润。
可能是由于和我有着同样的激动吧。
走在前面的老人不知是不是觉察到了我们此时的心思,突然缓缓开了口:“这沟里一日,山外千年,所以这里依然保持着上百年的传统和风貌。不论是建筑还是人,可能早就远远落后于整个时代了,但我们……一点儿都不在乎。幸福从来都不足为外人所道,在于自己的内心和感悟。只要心中安定,日子就过得逍遥自在。”
老人的这句话对蔡从章的触动很大,他听得很认真,然后默默地低头不语,但神情非常凝重。
穿过一个十字路口,老人把我们带到一所宅院面前,便停下了脚步。
走在最后面的中年人连忙上前几步,迈上三级台阶,轻轻敲了几下院门。
过了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看上去有四十岁左右光景的中年妇女把门打开了一道缝。
她一看到中年人的脸,笑着问道:“听说来了外乡人?我都想去看看热闹!”
“你的心愿马上就能实现,他们已经来了。”老人笑着朗声说道。
“父亲!”女人听到老人的声音,连忙把门打开,走了出来。
她见老人身旁还有我们四个人,立马垂下头,不敢抬眼看我们。
“女儿,这位是大恩人的孙子,快来见过。”老人笑道。
那位中年妇女闻言,立刻抬起头来,仔细打量了我一下,这才慌忙走下台阶,在我面前道了个万福。
“这……连礼仪都遵从唐制吗?这如此特殊的见面礼,我该如何应对?是跪下磕头,还是躬身作揖?”我心里颇有些茫然无措。
“这位大嫂,你太客气了,不必如此多礼。”我连忙伸出手,握住了她的手。
这时,我看到本笑脸盈盈的中年人和老人突然脸色一变,中年人的手不自觉地摸向了腰间的刀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