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传说(1 / 2)

遗脉相承 黎庶 2494 字 2024-02-10

卫家大院是典型的四合院结构,上房也就是卫世传用来接待来客的房子,从正门进去,一幅中堂书法字画印入眼帘“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八个字的两边分别是四幅窄条挂字,最里边的是两幅繁体字诗,边上的两幅写着这样两句“天以高远纳万物,人凭宽厚聚吉祥”。

中堂就像一个家的座右铭,它代表着主人公的处世态度。

中堂的摆着三幅人像。

其中,最中间的位置是“卫氏砖雕”的创立者卫祖业。

最近几天夜深人静的时候,卫世传都会跪在中堂前,望着三位先人的遗照忏悔。

卫世传的目光尊敬地移到先祖卫祖业的遗像上。卫世传从小就是听着先祖卫祖业的光辉事迹长大,他深慨卫祖业创下“卫氏基业”的不易。

在清朝光绪年间,卫祖业还是一个在甘肃一带到处打零工维持家计的人。

罗家大寺修建时,卫祖业仅是一个跟着建筑队做苦力的临时工。

一天,寺里来了三位砖雕手艺人,他们居然能在砖上刻出各式花纹、鸟兽,这让卫祖业觉得不可思议,他发誓要学会这门手艺。

于是三位砖雕师傅做工的时候,他就跟在后面打杂,烧水做饭,鞍前马后,把三位砖雕师傅照顾得无微不至。

三位砖雕师傅看卫祖业善良勤奋,也对砖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破例将他收为徒弟。凭借聪明才学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卫祖业跟着三位砖雕师傅走南闯北,风餐露宿,用十年时间将砖雕这门手艺学得炉火纯青。

后来,卫祖业回到老家,自立门户,白手起家,创立了“卫氏砖雕”。清光绪年间,砖雕工艺是当下时尚,砖雕成了书香门第和豪门大户彰显家族底蕴的象征。飞檐斗拱,朱漆圆柱,雕梁画栋,方能展现高贵雅观。也是“卫氏砖雕”最辉煌的时候,最忙的时候养活着几百号工人。

如果仔细考证,在宁夏六盘山下清朝留下的古建里,仍然能找到卫祖业的砖雕手迹。

卫祖业的遗像右边是“卫氏砖雕”的第二代传人卫禄安。

卫禄安继承了父亲卫祖业的手艺。不过卫禄安因为这门手艺活也吃尽了苦头。卫禄安生不逢时,当时正值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兵荒马乱。家里的工人也由几百号缩到了十几号。

卫禄安被聘请给民国的一位恶军阀修建公馆,这位恶军阀就是一个人人唾弃的土匪,当时卫禄安带着工人们快要完成雕工,去问这位军阀头子要工费时,这位平时蛮横惯了的军阀,非但没有给工钱,还派人将卫禄安与众工人打了一顿,驱出公馆。不久卫禄安因受伤严重,再加上气血郁结,吐血而亡。

也许是巧合,自卫禄安死后,恶军阀的公馆里就没有消停过,接连发生怪事,后院闹鬼、小妾跳楼、儿子突然发疯。

恶军阀虽然见了太多的杀伐场面,但对于家里接连发生的怪事,心里也发起悚来。

有一天,恶军阀在别人的建议下请来了卦师,卦师经过一番操作后说:“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木得金敛,则木不过散;水得火伏,则火不过炎;土得木疏,则土不过湿;金得火温,则金不过收;水得土渗,则水不过润。”

面对卦师的专业用词,蛮横的恶军阀自然是似懂非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