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修复门楼(1 / 2)

遗脉相承 黎庶 2322 字 2024-02-10

每天打不完的泥,将民泰对砖雕工艺仅有的一点点热情消磨殆尽,只剩下无尽的疲惫和倦意。最主要的是,从眼前的形势来看,他还从砖雕的身上看不到希望。

“我听小五说你要复习考中专,但复习跟你学砖雕不冲突,我还是劝你能坚持下来。虽然目前看不到前景,但我相信有一天它会得到重视。”

“三叔,你怎么比我还天真哩?现在家家户户都时兴红砖房,大门楼子也是亮堂红砖,谁会喜欢这颜色暗沉的青砖。不论在青砖上雕上什么也都改变不了他本身颜色的暗淡。我可不想跟你一样,靠捏鸽子换茶叶钱。我还要娶媳妇生活哩。”

“你走吧,要留的人赶也赶不走,要走的人留也留不住。”

民泰走后,卫世传疲惫地靠在椅子上,双眼深陷,面容憔悴,仿佛经历了无数次的挣扎和煎熬。他的身体似乎已经失去了力气,整个人都沉浸在无助和绝望的情绪中。外面的嘈杂声音仿佛对他没有任何影响,他只是默默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他苦心要培养的徒弟要离开,难道“卫氏砖雕”真的要在自己的手里失传了吗?

他拿着木炭笔、烤灯、皮钻、钢凿、平刨、木敲、磨石、棕刷等砖雕工具,走到了门外。看着疮痍斑驳的门楼子,像是一群标致的女子被人扯掉了头饰,剔去了头发。他们家原来的大门楼子上全部由砖雕砌成,但因“四旧”后,家家户户屋舍上的花鸟美兽已经被剔刮干净。他家的门楼子光秃秃的,像无处藏身的女子一般,被当众羞辱。

望着消瘦的冬树,将鸡爪一样的树枝印在铅色的天空中,这大概是门前最后的点缀了。

时间是1987年,文化环境相对比较开放。文化部门对文物保护工作也重视起来。虽然对于民间砖雕没有明确的保护举措,但对于卫世传来说,他比谁都清楚,他们家的大门楼子也是有一定历史意义的。那是从他祖爷爷手里传下来的,要是细究的话,也是文物,也应当保存下来。那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当年“四旧”时,在剔刮这些雕样时,他难过地掉眼泪,他没有美术功底,但他将那些雕刻画样在白布上画了下来。当时画得十分艰难,他用尺子量了尺寸,按照一比一的比例画了下来,一幅雕刻与另一幅雕刻之间的尺寸,他都在图上做了标记。

曾经像花朵一样红遍万家的砖雕,竟然会面临如此处境。但是霜杀绿草,天也无奈。卫世传怔怔地看着满目的秃屋,不觉回忆起往日家家户户门楼墙壁上的“梅兰竹菊”,那是一个令人窒息的时期。

他将工具放在门口的一片干净的空地上,在书房里他睡的床底下的一口箱子里翻出了当年他历经艰难绘制下来的白布画。他做了一个决定,他决定将大门楼子上的砖雕进行复原。

当家家户户都在用红砖砌墙的时候,卫世传还在用过时的青砖砌墙,还在墙上做着雕刻,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卫世传汗流浃背的站上梯子,自由的动作极富创造力,一刀刀,声音响彻了整个卫家堡。

听说卫世传要复原他们家的大门楼子,乡邻们的讥讽声就没有停止过。

“时代在发展,人都往前走,这还真是想倒回去走。”

“真是闲的没事干瞎折腾。”

“卫世传,你由了那劲了,把地里的庄稼管一管。”

“真是哪里不痒在哪里挠。”

于凤仪虽然嘴上嚷嚷着,说卫世传放着正事不干,就爱瞎捣鼓。但是看到卫世传一个人忙不过来的时候,他也会帮着和泥打泥。

石涛天听说卫世传要复原自家门楼子上的雕画时,他主动要求来帮忙。外面到处都是负面的声音,石涛天却要主动来帮忙,这令卫世传很意外。白送上门的助手,卫世传高兴还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