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太皇太后圣明(1 / 2)

太皇太后的面色一沉,冷冷的看向三人,沉声问道:“你们认为,是哀家的孙儿,为了皇位,便要刺杀若雪?”

朱温和楚江南都低头不语,他们都是和太皇太后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深知此刻如果说错话,就要遭遇到严重的后果,故而选择沉默。

只有罗晋抬起头来,认真的说道:“启禀太皇太后,目前没有证据直接证明秦川参与刺杀陛下一案,但从得利角度分析,他确实有嫌疑,而且刺客是他的手下,所以下官认为此刻审问秦川,并没有任何不妥。”

这番话说得义正言辞,似乎没有什么不对,但明显太皇太后的情绪不太好,当面反驳的后果还是会非常严重的。

秦川开始也以为这位刑部尚书确实如传闻中那样铁面无私,无论面对谁都只讲王法,但抬头看他时,却发现他的眼底里,似乎有一种期待的表情,这让秦川瞬间顿悟,原来罗晋也不是省油的灯。

罗晋也是经历过两朝的大臣了,就算再怎么铁面无私,也绝对不是没有政治智慧的人,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样的话,这些基本的道理如果都不懂的话,早就被赶下台去了。

显然他也知道这案子牵扯太广,而且还涉及到朝堂派别的争斗,而他作为刑部尚书,肯定会被推出来审理此案,所以他才故意激怒太皇太后,目的就不言而喻了。

这样做既保全了名声,还给自己留下东山再起的机会,毕竟无畏权贵而被罢官,会赢得非常好的口碑,在这个时代,百姓的口碑就是政治资本。

不过他的行为,让秦川彻底对官场死心了,貌似正直的罗晋,也都是一肚子的算计,可见朝堂上没有一个高官不是如此,要是整日和他们勾心斗角,岂不是要累死了?

“皇祖母所言甚是,皇兄对皇位并未觊觎过,又怎么会因此派人行刺我呢,我本来就不相信是皇兄所为,可是朝中有些大臣,可能因为某些原因,非要这样认为。”

秦若雪低声对太皇太后说道,她知道自己的声望不足以震慑群臣,但如果太皇太后出面,那局面就不一样了。

可是秦川却觉得她利用太皇太后的做法很是不妥,因为如果太皇太后直接插手此事,就等于是垂帘听政,逐渐会将权力掌控在她手里,到时秦若雪就会被完全架空,一旦太皇太后要她退位,将皇位传给宠爱的秦昊,到时就会非常麻烦。

不过秦川作为后辈,也无法反对,看来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太皇太后冷哼道:“别以为哀家不在京城,就不知道百官的心思,他们就是要诬陷哀家这个孙儿,这样就不用还钱了,不过哀家既然回来了,那么就由哀家来讨要,哀家倒要看看,你们这些大臣会给哀家扣上什么罪名!”

“太皇太后息怒,这并非百官的意思,只是刑部需要彻查此事,所以请您不要迁怒百官。”

朱温发现风头不对,立刻撇清关系,他当然知道太皇太后所说的百官,就是指的丞相一党,如果被她以此为借口,削弱丞相一党,那就得不偿失了。

既然罗晋并没有投靠自己,理所当然的成为被牺牲的对象,何况方才他已经让太皇太后不悦,让他来背这口黑锅再合适不过。

太皇太后果然怒视罗晋,冷声说道:“虽然哀家不想干政,但你这刑部尚书太失职了,皇帝,能否罢免了他,选一个有能力的人担任刑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