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 道光:御驾亲征?谁啊?我啊?(1 / 2)

第767章道光:御驾亲征谁啊我啊

【清宣宗道光】

【军事成绩:平定张格尔,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与西北边疆的和平安定。】

【鸦片战争,签订条约,丢失香港与澳门。】

【评价c级得两分】

……

{庙号宣宗,盖棺定论最终谥“成”皇帝}

……

西汉成帝时期

刘骜将小刘秀的手松开,解救出自己华丽的须髯。

扬了扬下巴对赵合德道:

“他是不是骂朕呢”

赵合德一手托腮倚着御案。

一手用指尖戳着小刘秀肥嘟嘟的屁股蛋子。

“谁骂谁还不一定呢。”

刘骜愣了一下,随即大怒了一下!

“朕还不如他!”

赵合德看着小刘秀的手扇了过来,立刻抽回手。

看到小东西把手拿走后,又继续戳着,道:

“怎么说道光也摆平西域叛乱了。”

“文治虽然看不出什么,但也做事吧。”

“确实算守成之君。”

“但是环境变了,大变局下不应该守了。”

“不过……也由不得它想不想守了。”

“至于陛下……”

刘骜等了半天。

“没了!”

“说啊!”

……

{其实清朝失败,有两点,值得思考。}

{首先,鸦片战争中清朝的失败是必然还是偶然}

{其次,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历史责任是不是在道光帝}

……

大唐。

“这两个问题问的好!”

李世民看着众人。

“卿等如何看待”

魏征率先开口道:

“诚然,当时英吉利的确比较先进,而清朝经济落后,吏治腐败、军备废弛。”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言简意赅。”

“但对具体事件还要进行具体分析。”

“鸦片战争,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来说。”

“就战略来讲,道光时清朝人口四万万,俨然是一个大国。”

“英吉利远涉重洋,长途奔袭,以动对静,以劳对逸。清朝有可能打败英吉利的。”

“从军事讲,英吉利进攻,而清朝防御。英国兵少,而清军兵多。英军后方太远,而清军在本土作战。”

“从民心讲,英吉利是侵略的一方,清朝是反侵略的一方,是有一定的民心支持的。”

“这是战略方面。”

“而从战术来说……”

魏征摇了摇头。

清朝的战术对比英吉利的战术,只能用四个字形容。

一塌糊涂。

房玄龄等人十分认同。

“至于责任。”

“道光主抚,而有罢免林则徐之事。”

“道光主剿,而有奕山、奕经之事。”

“不言而明了。”

……

{这么说吧,当初道光皇帝曾问道:“英吉利至新疆各部,有旱路可通”}

{这是早在康熙时候已经明确的常识问题。}

{道光对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地理一无所知,却无知者无畏,对英国的坚船利炮,依然不屑一顾!}

{他要是有当年努尔哈赤亲自指挥萨尔浒大战的精神,有皇太极抱病亲自指挥松锦大战的意志,有康熙三次亲征噶尔丹的气魄!}

{率军御驾亲征,调动天下“勤王”,等侵略军在天津大沽登岸后聚而歼之,这场战争是绝对不会打输的,当然也不会有《南京条约》之耻。}

{……你拿他当谁李二凤吗}

……

大清道光时期

道光眨了眨眼,指着自己鼻子难以置信。

“御驾亲征”

“谁啊”

“朕”

你开玩笑吧!

不过……

道光又想到那些条约。

朕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啊……

“看看吧。”

看看奕泞干得如何。

哪怕只是个守成之君。

道光咬咬牙。

那朕也干了!

……

【制度建设:改革漕运、盐政,开禁采矿。】

【道光四年(1824),江南高堰漫口,清水宣泄过多,高宝至清江浦一带,河道节节浅阻,船只不能畅行,漕运再度紧张。】

【有人奏请引黄入运,添筑闸坝,终因黄河水夹带大量泥沙淤积于河床,漕船仍不能通行。】

【道光帝决计革除漕政积弊,有效地解决漕运问题。】

【自元至明,海运之法,行之有效。清代嘉庆时,也曾试行。】

【后来由于部分廷臣及主持漕运的胥吏以风涛、“海贼”等理由加以反对而一直不能实行。】

【道光帝在廷臣“有谓可以试行者,亦有谓断不可行者,迄无定见”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天幕上。

道光指着疆域图上的河道与群臣说道:

“江苏、松、常、镇,浙江杭、嘉、湖等府属,滨临大海,商船装载货物驶至北洋,在山东、直隶、奉天各口岸卸运售卖,一岁中乘风开放,每每往来数次。”

“似海道尚非必不可行,令两江总督魏元浩、漕运总督严检、江苏巡抚张师诚、浙江巡抚黄鸣杰等各就所属地方情形。”

“广谘博采,通盘经划,悉心计议,勿存成见。”

“将海运之事一一熟筹。”

群臣暗自对视一眼。

……

【但是,这些官员不愿承担海运风险,均以为海运窒碍难行,仍主张采用“引黄济运”,盘坝接运的办法。】

【这种办法实行的结果,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漕运问题,还虚耗了大量资金。】

【道光五年(1825)六月,道光帝分别给阻挠海运、又拿不出漕运办法的大学士孙玉庭及江浙有关地方官员以革职、降级、调用等处分。】

【改派琦善为两江总督,并任命富有改革精神、政绩卓著的安徽布政使陶澍为江苏巡抚,命他们切实筹措海运事宜。】

【然后上奏,主张海运漕粮。】

……

大元顺帝时期

“这还用提吗”

懽帖睦尔看着道光与大臣们扯皮,实在不理解。

就像他不理解明朝皇帝为什么死不开海一般。

脱脱也不明白。

“我朝疆宇极天所覆,地大人众,仰东南之粟以给京师,视汉、唐、宋为尤重。”

“神谋睿筭,肇创海运,较循贡赋古道,功相万也。”

“你怎么就不愿意开海呢”

十六岁的朱重八看着盯着自己的两人,憨憨的挠了挠头。

“咱也不知道啊。”

懽帖睦尔与脱脱对视一眼。

脱脱笑着拍了拍朱重八的肩膀,道:

“太医说你爹醒了。”

“你出宫回去看看吧。”

朱重八依然憨憨的点了点头,不熟练的行了个礼,随后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