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制盐(2 / 2)

不断地用长柄的钎子搅拌。

随着火焰不断地燃烧,水蒸气蒸发得干净,剩下锅底说不出颜色的液体,其实这种就叫母子盐。

最后就是将母子盐用瓢舀出来。

倒入花缸里,用一块儿河泥把花缸填满,用火把河泥烤干,然后把花缸倒置。

里面的那些母卤水就会从盐井中淋下,渗进泥里。

最后把这些河泥拿出来晒干。

当然后面还有一系列的制作工艺,不过这都是最传统的井盐制作方法。

顾聿安和乔婉已经研究了一晚上,把这工艺里面进行了一些工艺上的改革。

比如制卤和制盐的过程可以用蒸发技术来浓缩盐水。

这就比他们用这个缸和大锅来烧制容易得多。

但是前期也一样是要用大锅进行浓缩烧制。

只不过他可以用蒸馏的技术进行改良。

芒硝这种原材料如果现代工艺的话,可能会更加环保安全,比如说用氯化钠或者氯化钾之类的。

可惜这会儿肯定是不现实。

不过就是这样,工艺也大大缩短,毕竟后续盐砖制作的过程那是很繁复的。

他们在山上待了三天三夜,这帮衙役一开始都有点不耐烦,根本不知道老爷到底想干啥。

可是等到第二天的时候,他们已经对老爷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

老爷居然用这些泉水制作出了盐,对!

这个盐还不是市面上那些普通的粗盐,而是那种白花花的雪花盐。

而且是比市面上那些雪花盐还要更干净,更雪白。

这神奇的一幕,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盐市面上都卖的什么价格呀?

一般人家是真吃不起。

盐比金子贵。

那些粗盐明明有点苦,有点涩,甚至里面还掺了沙子,掺了很多东西。

可是老百姓也只能吃得起这种盐。

老爷年纪轻轻就这么摆弄了几天几夜,他们现在就看到这白花花的盐。

最重要的是他们晚上在这里扎营,顺手去打几个猎物。

没想到老爷看起来文弱书生,可是打起野物来居然不次于他们。

晚上大家围坐在篝火跟前,烤着手里的野鸡,野兔,用他们自己制作出来的盐撒在上面,那口感大概是这辈子都没有的。要知道每一口下去都是白花花的雪花银吃到肚子里。

甚至他们几个人都偷偷地在自己的口袋里藏了一小撮盐。

估计这就有几两银子。

老杜这会儿坐在顾聿安身边,看着老爷挽着袖子,一点儿都不像是文人书生的那种矜持和高高在上。

自在的仿佛这样是浑然天成。

这会儿老杜整个人都已经不一样了,对于眼前的老爷,他充满了敬意。

“老爷,这盐就这么做出来?”

“当然里面的一些工艺还没有完全成熟,不过照目前来说,咱们做出来的这些盐已经足以横扫市面上的这些盐。”

顾聿安把手里烤好的肉串儿塞给老杜。

其实老杜这人挺不错的,虽然一开始跟自己耍心眼,但是真的做起事情来还真是有板有眼。

绝对没有敷衍。

“老爷,那您这些盐想卖给谁呀?

难不成卖给城里的老百姓?

我跟您说实话,咱们城里有三大盐商。基本上外人都无法染指,不是没人想做这笔生意,是扛不过人家后头的人。”

老杜是相当有脑子,城里的局势,他这个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怎么会不知道。

而且他可是骨头里的老油子。

“这些年当然不会卖到城里,和人家抢生意没什么意思。

咱们要有本事应该的是从那些蛮子的蛮子的手里换马匹和牛羊回来。”

这话一出,老杜啪的一拍大腿,和他的想法不谋而合。

老爷会做盐的法子,而他们当地有这个条件做出来的盐,要是和那些盐商去抢生意,最后就是两败俱伤。

有这么好的手段,何必和那些人打的头破血流。

“老爷,您真的这么想啊,您要是这么想的话。

我老杜愿意给您当马前足专门去跑一趟关外,我有几个兄弟是在关外跑生意的,虽然做的生意不大,但是熟门熟路。”

老杜当然来了兴趣。

这盐可是暴利,卖到草原卖多少两银子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老爷规定一个价格,他只要稍微往上加上点儿。

哪怕加个十两八两,估计就能肥的流油。

顾聿安怎么会猜不到老杜的心思。

他当然明白,水至清则无鱼。

这个话他不会点透。

“老杜,既然你有这个心,那我当然敢把这个重任交给你。

不过你应该明白,咱们做出来的话,这一批东西可是要不少银子。

相当于是老爷自己掏腰包来做这些,卖出来的银子可就是咱们衙门今年冬天能不能熬过去的关口的关键。

老杜明人不说暗话。你既然是咱们衙门里的老人,应该知道老爷这一次面对的缺口有多大。

老爷就等着这批银子渡过难关,而且老爷更希望能够让这些灾民能够过一个安稳的冬天。

明年开春,大家能够继续耕种。

我不希望这个冬天有太多的流民死于寒冷饥饿。

咱们都有父母,兄弟那些灾民也一样。

明年我有信心给大家引进新的品种,老爷在京城的时候有一些舶来人手里买到了一些种子,据说这些种子种出来粮食会丰产。

亩产至少能达到3000斤。”

“3000斤?”

老杜他们这一些衙役失声惊呼。

一亩地最多产200斤的产量已经局限了他们的思维,3000斤是个啥概念?

那得有多少的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所有人的目光都怀疑的望着顾聿安。

一种老爷给他们画大饼的错觉。

“你们别不相信,明年拭目以待,咱们啥也别说,说那些都太远了。

咱们就说眼前,做盐的技术,咱们专门招募灾民来干的话。

产量会提高!

这些盐直接卖到关外,换了牛羊回来,再用这些牛羊和马匹跟那些粮食换粮食,这样咱们灾民和军营这一块儿都能补上。”

老杜听了老爷这话,不由得心里有些惭愧。

他和文书应书清使了这么多绊子,给老爷留下这么多的陷阱和漏洞,就是准备把老爷套进去。

可是老爷拿出这样的法子,全心全意的做这些只是为了衙门和百姓考虑,完全没有想过拿着制盐的法子给自己发大财。

就这种胸怀天下,为百姓福祉造福的好县官,他忽然之间觉得自己和应书清做的太过分。

“老爷,您放心。您说的这个法子我有门路,我保证这些做出来的盐第一时间全都换成银子,然后换成粮食。

保障咱们今年冬天一个灾民都不会饿死。”

这话说的豪气万丈,连老杜自己都觉得他一个老油子,忽然有一种重获新生的感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