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商君之法易诟病(1 / 2)

医者,救死扶伤,功德无量。

但是在古代,地位却很低。

甚至一些名医早已名扬四海,还常常发出“意常自悔”的感叹。

古时以三教九流划分等级。

士农工商属于上九流。

医者和算命先生、琴棋画人,归于中九流。

但是医者的社会地位,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改变的。

在上古时期,医者的地位并不低,甚至还仅次于部落的首领。

上古的先民发明一些动物受伤之后,会啃食一些植物来疗伤。

于是,便有了神农尝百草,岐伯著内经。

那时,人们把不能辨别原因的病痛,归结于“神”的旨意。

巫医一方面担当“神”的代言人,一方面担当为病患治疗的角色。

由于先民对自然的认知有限,医术也伴随着迷信的色彩,且传统医学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

因此,医者的地位在西汉之前还不算是最低的。

但随着礼崩乐坏,医者的地位开始逐渐下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士农工商的四民之序初步建立。

医术降为工,归入方技,渐受轻视。

生活在东汉时期的华佗,虽已成名医,却仍为从医而未能入仕,遗憾不已。

唐朝时,医者仍被视为贱业。

韩愈诗中有言: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但孙思邈还是顶着社会轻视医术的风气下,苦心编著了《千金方》。

然而在宋朝,医学却一度迎来黄金时代。

到了宋朝时期,有了范仲淹那句“此生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从而让很多读书人在考不中科举之后,就选择了从医。

到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愈发成为社会的主流,导致医者的社会地位再次下降。

清宫里的御医,每个月的俸禄只有三两银子,甚至还没宫女和太监的高。

还好如今的大秦,有了嬴长生的到来,有了咸阳医馆最先进的医疗技术,还有免费医疗的惠民政策。

让关中很多人把医者认为是品德高尚的,秦军将士更是把医者当成再生父母一样崇拜。

此时的辩论台上,郭桓已经被怼得哑口无言,要不是众目睽睽,他真想找个缝钻起来。

而他的对手公孙光,他已经平复好情绪,正挺着胸膛怒视着台下的儒党。

儒生之中,也不全是刻薄酸儒,还是很多明事理之人。

当他们从公孙光口中得知,渑池之战秦军低伤亡的原因,竟然是一群视死如归的医者在奋斗。

这一刻,不止这些明事理的儒生,还有会场的其他人,都对在场的医者投去倾佩的目光。

更有甚者,直接被医者感动到偷偷抹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