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昼伏夜出(1 / 2)

(可以直接读25章)

七亩水稻和一亩小麦他们打算每天干两个小时,四、五天完成收割、脱粒、磨面。

因为种得少,当初在现代没有买磨面粉的机器,想着用电动三轮车一次性送十袋一千斤左右到磨面店里给点加工费,磨一次能吃几年。

不过就算是这样一年两种,年产两千斤左右,他们一家也吃不完。剩下的小麦可以囤着,囤到一定数量卖给粮食收购处,赚点辛苦钱也不错。

只是现在到了古代的这群人,即便是州栀杖这个北方人也不爱吃面食,都是吃的米饭,早餐和下午茶等才会吃点甜馒头和包子,偶尔吃饺子。

现代的粮食种子就算不是最高产的杂交水稻,也比古代的粮食高产。除了一亩糯米,剩下的六亩非糯米,一次收五千斤左右,一年能种四茬,共收两万斤。

紫苁茗他们一天顶多就吃掉四斤大米,主食净吃大米种一年他们能吃十三年。加上偶尔吃面食和糯米、玉米等,吃十五六年都绰绰有余。

种个四五年都够他们吃一辈子的,但是地是不可能让它们空着的,会一直种一直囤。

以后可以自己开个粮食铺子,进货源是每个店家的商业机密,所以别人打听他们就可以笑笑不说话。还问就打出去老死不相往来,也不会有人怀疑什么。

其他水果也开始陆陆续续地有成熟的果实了,有甜甜的水果吃,真的是幸福啊。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不仅要白天赶路,晚上还要干农活,不过总的来说丰收的喜悦是可以盖过劳作的辛苦的。

在没有根基的古代,空间是他们不慌不乱生存下去的底气。

柴刀事件过去的第五天,紫苁茗她们路过了羊犬市凭锭县的一斤镇。

兵祸时不需要去县衙办路引,也能凭户口簿子等盖了县衙公章、能证明身份的东西进到县城里。

紫苁茗他们一路上就是靠雁门关乡的县令给的表彰推荐信和暂住证,一路过关进城的。

九天时间走了两个城,逃难的人还在继续增加中,因为距离雁门关两个城对老百姓来说安全感还不够足。

万一这两个城也挡不住,难道又要安家后二次逃籍?兵祸时逃离原籍后,每家每户只有一次无惩罚落户的机会。

频繁迁移不利于农业稳定发展从而影响到税收,税收减少国库空虚那可不是上位者想要看到的。

所以只要下定决心逃难的百姓都会离得远远的,才会安心定下来。

不过为了使兵祸地不至于荒芜人烟,等战乱平定后,愿意返乡的人,是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税赋的。

正是因为这样,大文王朝的百姓比起其他大国小朝来说,只要当地没有过分欺压百姓的贪官和土豪劣绅,大体上是可以安居乐业的。

所以这次大部分灾民都是冲着陆一县去的,早去早得到落户名额。

所以一路上大家都是你追我赶的,除了怕被敌兵打来,就是怕落不到好地方的户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