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久违的铁三角(2 / 2)

酒馆老板和赵东进握手致意。

。。。。。。

接下来,寒暄几句客套话后,酒馆老板招呼三个人去二楼的六班就座,后来赵东进才知道,猴子当兵没干卫生员时,就是六班的。

赵东进暗自想着,这家小酒馆的布置也是有点意思,只见从一楼开始,各个房间的门口上都是按照军队那一套模式标注的,小一点的房间标注的是某某班,大点的标注的则是某某排。

几个人上到二楼六班落座后,赵东进忍不住说了一句:”有班,有排,难道还有连部?“

“哈哈哈,可算是让你说对了!”

猴子哈哈大笑。

“这里还真有连部,就在三楼呢!”

罗汉看到赵东进被猴子笑得一脸懵逼的样子,也是忍俊不禁,笑着给赵东进解释。

谈笑间,身穿迷彩服的服务员已经沏好茶水端了过来。

东沂县乃至整个东沂山区,这边的实在,不管大小的饭店,去吃饭的时候都有免费的茶水喝,泡的当然是本地出产的绿茶。

其实现在外面好多地方,就没有这一项,去吃饭的时候,饭店只提供白开水,想喝茶的话,再根据你另外拿了多少钱,给你拿不同的茶叶。

不一会儿工夫,服务员又端进来两个小碟子,赵东进一看,发现一碟是油炸花生米,另一碟则是萝卜豆豉小咸菜。

“这两碟也是免费的!”

罗汉一脸得意地说着,顺手抄起筷子,开始往嘴里招呼花生米。

看到罗汉吃花生米,猴子就说了一个发生在这家战友酒馆的小故事。

他先是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又深吸一口烟,摆足架式后开口了:

“话说,前段时间有个在南粤打工当保安的回来,这个人也是个退伍军人,回来后请几个战友来这里聚一下,也是免费的花生米上来后,他看到没一会儿工夫,就被大家给消灭干净了。

于是等到服务员再次进来的时候,可能是为了彰显自己在南方发达的地方待过吧,就想整点普通话出来,于是就和服务员用蹩脚的普通话说:”小姐,请给我上一盘果子米(当地花生米的俗称)。”

整个服务员白了他一眼,因为当地的年轻女孩子,很不喜欢小姐这个称呼。

“小姐,”

这个在南方看起来尊称的名词,就连好多已婚女性都喜欢这个称呼。

可是在这里,小姐,却是从事某些特殊行业的代名词。

这个服务员就气呼呼地回他一句:“对不起,先生,锅屋(厨房)里还忙着呢!”

猴子讲完这个笑话小故事,罗汉没多大反应,可能是早就听说过了吧。

倒是把赵东进惹得哈哈大笑。

入乡随俗!

其实人在不同的场合要学会适应。

就如同赵东进,一开始到东北的时候,满口的东沂普,听得人家一愣一愣的,但没过半年,一口东北普就说得像模像样了。

回来坐在火车上,他还想到回家后说话的问题,他也是怕老家的这别的人说自己在外面几年学会了“撇腔!”

当时整个华夏人们的流动性,还远远没有现在的程度,只要听见说普通话或者什么其他地方方言的,一律归类于叫“撇腔”或者说南腔北调的。

赵东进小的时候就听大人说过,老魔窟村有个闯关东的。

回来后有人问他什么时候回来的,他用那种东北普通话回答“我昨晚(碗)儿回来的。”

结果他老爹在一边听不下去了,破口大骂:“你个龟儿子,还特么还坐着碟子回来的呢!”

所以,赵东进总结一个经验,在外面一定要入乡随俗。

回归自己的老家后,要立马改过来,不然会让外人笑话。

喝茶吃菜,以茶代酒,虽然感觉有些不尽兴,但来日方长,兄弟之间的感情还是依旧如初。

三个人坐在这里敞开心扉不设防的相互倾诉,仿佛回到几年前的学生时代,这一刻,赵东进竟然感觉有些恍惚。

。。。。。。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