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一石数鸟之计(2 / 2)

“二弟,此话何意?”秦牧好奇问道,他捕捉到了问题的关键点,向荆秀寻求答案。

“这个问题说来有点长,也相当复杂,也跟我们日后针对廉钟的行动有关。”

他向三人一一讲解,廉钟是奉旨增援,率军解岐山城之围,关收复失地,甚至攻入我大秦境内。

但廉钟眼光毒辣,不仅看出岐山城根本守不住,也看出赵帝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范池统率的十几万精锐全军覆没后,赵帝国已经伤了筋骨。

崔源葬送了几万府兵,周承旭又葬送了三万步兵和五千骑兵,赵帝国更是伤上加伤。

这些问题是他发现被廉钟忽悠,上了大当后仔细分析得出的结果,其实,答案是谦钟告诉他的,也间接印证了他的分析推测。

如果赵帝国足够强大,眼光毒辣的廉钟会抗旨放弃解岐山城之围,收复失地等重任,拼命地加固雁云关的城防工事嘛?

也正因为廉钟这么做,无意中暴露出一些隐秘问题,赵帝国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

可以说,廉钟拯救了赵帝国,但也等于是把自己给葬送了,没有了廉钟的赵帝国,嘿嘿。

当然了,像廉钟这种一心为赵帝国办事的人,是值得尊敬的,可惜赵灵文皇不是一个明君,他辅佐错了对象。

如果按白无忌所说强攻雁云城,那刚好合廉钟之意,他就有足够的理由来解释不增援岐山城的原因了。

既能消除日后被人弹劾抗旨不遵,见死不救等罪名,又能消耗秦军的兵力,说不准还能捕捉到战机,绝对反击,一战定乾坤。

廉钟这一石数鸟之计,狠着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