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治理一方(2 / 2)

也正因为荆秀对手下人实在太好了,三百铁卫无不感恩戴德,忠心耿耿,誓死效命。

岐山城东南北三面都遭受猛烈的攻击,没有哪一面是虚张声势的佯攻,而是实打实的强攻,而且十分猛烈,赵军穷于应付,加之指挥混乱,士兵战力低下,士气低迷等原因,援军迟迟未至。

巴三虎和攀爬上来的铁卫死死地守住城头阵,掩护城下的战友攀爬上来,随着攀爬上来的铁卫越来越多,巴三虎等铁卫的防守阵地也逐渐向前推移,一个时辰不到,荆氏战旗在城头飘扬,也意味着城头已被己方控制。

巴三虎率数十铁卫杀散城头赵兵,再从城头杀下城,砍翻把守城门的赵兵,然后打开厚实的城门,放城外的士兵杀进来。

南城失守,宣告岐山城已经守不住,随后北城、东城也先后失守,随着大批秦军杀进城里,赵兵四散溃逃,无人有勇气停下抵抗,实在跑不了就抱头跪地投降。

赵军溃败后,城里头反而没有发生多大的战斗,秦军迅速控制全城,搜捕四处藏匿的溃兵,张贴安民告示,维持治安秩序等,必要时候还要开仓放粮,救济断粮的百姓,以安抚民心。

都说攻破一座城池容易,但治理城池却难,想要收拢民心更难,一般至少需要四五年的时间,采取各种怀柔政策,才能让占领地内的百姓归心。

雷桐、秦牧、白无忌都是征战沙场的战将杀神,却不善于治理地方。

这个重任就落在了荆秀身上,谁让他也算半个文官,在工部挂有官职呢?

架不住几位大佬的“威逼利诱,”荆秀也只能硬着头皮暂时代理岐山城和义安城的最高行政长官之职。

他绞尽脑汁地想着如何安抚好当地惴惴不安的百姓,尽可能的以最短的时间来消化占领地,让其成为大秦国力的新生力量,而不是民心不稳,暴乱频生的累赘。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