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军中军大营,朱允炆正穿着一身戎装,跟梅殷等一众将领在帅帐内开军事会议,商议如何打好第一仗。
帅帐外一个探马急急忙忙地冲了进来,大声喊道:“报!陛下,我们发现鞑靼大军正在收拾辎重,似乎要撤。”
“撤?”朱允炆有些疑惑。
“对,我们看到鞑靼人正在拔寨,有一部分人已经先行朝北方走了。”探马禀报道。
“鬼力赤这是想干什么,一仗未打就要走?难道是想引诱我们跟上去?”朱允炆盯着帅帐内的羊皮地图,喃喃自语。
“陛下,据末将所知,鞑靼的首领鬼力赤一直都是一个志向不高的人,他只想保持现状,过安稳的日子,这次他突然撤兵可能是看到我们五十万大军,知道自己不敌。”梅殷分析道。
“他们风风火火地来,看到我们人多,他们就跑了?”朱允炆对梅殷的解释还是有些将信将疑。
帐下的齐泰和黄子澄听到鬼力赤撤兵的消息,互相对视了一眼,微微点头。
“陛下,既然鞑靼撤兵了,我们是不是也该回去了,三年的燕王之乱,让百姓民不聊生,我们也不能再大兴兵事,必须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了。”
黄子澄上前建议。
朱允炆眼睛转了一下,道:“不行,不能就这么轻易地回去了,我们来都来了,必须把鞑靼消灭了,不然大军出动这些损耗谁来负责?”
“可是陛下,鞑靼撤回草原深处,他们占据着天时地利,我大军贸然深入,恐怕会有危险。”齐泰上前帮腔。
“都督,你是怎么考虑的?”朱允炆问向梅殷。
“回陛下的话,鞑靼如果真的撤回了草原深处,末将以为我们应该班师,鞑靼人大部分都是骑兵,在草原上来去无踪,我们大部分是步兵,在草原上很容易吃亏。”梅殷也赞同黄子澄和齐泰的想法。
朱允炆沉吟了片刻,道:“既然大家都这么想,那朕也同意班师,不过要派出使节让鞑靼承诺不再犯边。”
帐内的大臣和将领们都同意朱允炆的想法,毕竟五十万人都出来了,什么都没捞到,回去也没办法给百姓们交代嘛,所以要派使节去鞑靼,让他们承诺不犯边,至少面子上要过得去。
说干就干,朱允炆派了一个有过出使漠北经验的臣子郭骥拿着他的亲笔信前去鞑靼营地,要求鬼力赤“相与和好,朕主中国,可汗主朔漠,彼此永远相安无事”。
郭骥带领着上百人的队伍,骑着快马朝鞑靼人的营地奔去,必须要在他们撤退之前到达。
郭骥朝率队朝鞑靼人营地所在的方向走了半天时间,突然被一群在四周警戒巡逻的鞑靼骑兵给围住了。
郭骥眼看要被杀了,立刻掏出怀里的朱允炆亲笔信大声喊道:“我乃大明使臣,奉大明皇帝之命前去面见你们大汗,并送上大明皇帝的亲笔信。”
鞑靼骑兵上下打量了一下郭骥一行人的打扮,确实不像战斗人员,他们在周围也没有发现明军的其他部队,于是把他们的武器收缴后,用绳子把他们的手拴住,像赶牲口一样把他们赶到了鞑靼大营。
鬼力赤正在大帐里和他的几个老婆亲热,一个随从在帐篷外禀报:“大汗,明国派了使臣过来。”
正在兴头上的鬼力赤低吼一声,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喊道:“见什么?不见,拉下去砍了。”
“砍了?”随从以为自己听错了,虽然鞑靼从不是什么礼仪之邦,但是上来就砍人家使者,这还是第一次见。
“对,砍了!快滚开,别来烦本汗!”鬼力赤从被子里探出头不耐烦地朝帐篷外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