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杨被召进内阁后,朱允炆虽然想偷懒,但又不敢全部放权,所以只给了三杨票拟的资格。
就是三杨帮助朱允炆查看这些奏折,然后把自己的建议或者意见写在一张小票上贴在奏折上,交给朱允炆。
至于他们的建议或者意见是否被采纳,都是朱允炆最后拍板。
不过即使这样,也让朱允炆有了许多空闲时间。
穿越过来后,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皇宫里的御膳,虽然花样种类众多,但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吃,甚至不如他在外面打仗的时候,吃的行军餐。
所以朱允炆决定出皇宫转一转。
当然,这不能让大臣们知道,他们要是知道了,肯定又要引出一大堆麻烦。
这天早上,朱允炆早早地换上一身读书人的衣服,领着刘庚从皇宫的小门偷偷跑了出去。
一出皇宫,朱允炆就看到应天府这石板铺成的街道上人来人往,两边的商铺酒肆也是门庭若市,显得非常热闹。
这些房屋虽然没有后世修建的那些年轻“古镇”看起来整齐协调,但细细看去,却是非常的精致和有古韵。
朱允炆和刘庚两人,一前一后地在大街上闲逛。
他本来打算去著名的秦淮河两岸看看,那里据说是京城里晚上最热闹的地方,堪比后世的九眼桥。
可他们走着走着却发现一个街角小摊边上围满了人。
朱允炆立刻挤了进去。
“来一来,看一看啊,天然大珍珠。”两个打扮的颇有异域风情的小贩,拿着一堆玻璃珠子给围观的百姓吆喝。
朱允炆看到这些晶莹剔透的玻璃珠子,瞬间就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那个时候真的太美好了。
小贩见朱允炆抓起了这玻璃珠子,立刻笑盈盈地凑了过来。
刘庚见状,立刻一脸严肃地挡在朱允炆面前大声地质问小贩:“你想干什么?”
“这不是公子要看我们这的天然大珍珠吗?”小贩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给刘庚使了个眼色,刘庚微微点头让开了。
“你这是天然大珍珠?”朱允炆饶有兴趣地问道。
“公子,这可是千真万确的大珍珠。”
小贩说着还警惕朝周围看了一眼,然后小声道:“这可是西洋商人从海上运过来的,绝对的稀世珍品。”
“那你这稀世珍品卖多少钱?”朱允炆问道。
小贩见朱允炆有了兴趣,故作大方地说道:“看公子这么识货,我就做个顺水人情,一两银子卖给您。”
“一两银子把这全部给我?”朱允炆觉得如果一两银子全部卖给他,这价格还算公道,毕竟这晶莹剔透的玻璃珠在这个时代还是有一定观赏性的。
“公子,您真会说笑,怎么可能是一两银子全部给您呢,一两银子一颗。”小贩笑道。
朱允炆听到一两银子一颗玻璃珠,这实在是太贵了,大明普通百姓一年的收入也才不到二十两银子。
他摇了摇头,把手里的玻璃珠放了下来,转身就要离开。
谁知道刚转身,就被小贩给叫住了。
朱允炆还以为小贩要主动降价了,喊他回来说交个朋友,便宜点卖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