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诺说挺好,然后拿出一钱银子递给他,铁牛自是百般推辞,直到宁岩硬塞给他,他才千恩万谢离开。
将铁牛打发走,宁岩自是一番感慨,感慨穷人的不易,感慨世道的艰难,感慨同窗的不仁。
上官诺也只是随声应和,无论什么社会,贫富差距、地位差距都是明显的,即使发展到高等级文明的星河文明亦然,更何况这阶级森严的封建社会。
他同情铁牛吗?当然是同情的,可是也无心凭一己之力去改变整个社会的样貌,毕竟那太过费力不讨好,前世他也仅仅是名科学家,而不是社会学家乃至政治家。
所以他宁可去研究个科研项目,也绝对不想去费心费力搞什么社会变革。
稍加耽误,已是午时四刻,也就是常说的正午,超过加餐时辰一刻钟。大梁朝与中国古代时辰想似,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合现代2小时),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合现代5分钟),一盏茶有两炷香(一炷香合现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现代30秒),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合现代5秒),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合现代0.5秒)。
而梁朝饮食习惯有些类似汉代到宋朝,约定俗称的是一日两餐制,分别是第一餐在每天的辰时(上午7-9点)进食,称为“大食”;第二餐则在申时(下午的3-5点),称为“小食”。
世家大族以及条件好的富户在正午会有加餐,说是加餐实际上相当于中饭,青园书院作为顶级名校,学校中的贵族自是有中午加餐。
在上官诺提醒下两人顾不得继续收拾,穿戴整齐拿起折扇赶往学园食堂所在。
虽是冬季,可青园书院的学子是纸扇不离身的,如若外出还要系上佩剑。据老生讲这是从第一代传下来的规矩,讲究,“纸扇在手从容淡定,长剑在身卧龙雏吟”,
这里面还有个典故,说青园书院承继自水镜先生,而水镜先生最厉害的弟子无过于诸葛武侯和凤雏庞统,于是青园书院立志于,将每名弟子都培养成卧龙、凤雏似得人物。
虽然学问可能一时培养不出来,可气度却要有。当然,若人人都拿着鸟毛编的蒲扇又有点骚包,显得太刻意。
也不知哪位学园领导大才,想出个折中的办法,将蒲扇改成折扇。
于是春夏秋冬四季带折扇,便成了青园学子的标配。
即使大梁朝堂上,冬天拿着折扇乱晃的官员也不罕见,“折扇党”是如今大梁朝知名的势力。
佩剑问题则是吸取庞统当年殒身落凤坡的教训,如果凤雏当年懂点武功也不至于轻易丧命,连才华都来不及施展。
简言之,青园书院就是立志将他们的学子打造成“德智体美劳”哦,是文武双全的人才。
青园书院,通往食堂的甬道
踏着雅致的青石板路,走在学园的小路上,上官诺感到身心从里到外透着愉悦,说实话这样的环境氛围让他有莫名的亲切和放松,仿佛再次置身星河联盟的库勒斯大学。
虽然两者在设施和绿化上差距可谓天差地别,可文化积淀带来地抚平人心的力量却没什么不同,这是上官诺喜欢的力量,厚重、踏实、真实。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