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愿意太过放纵自己,尽可能地抓紧每一分钟读书,“读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格言,早已牢记心中,变成习惯。
赶车的中年人,是吴家镇的村民,晓得宁岩是自家少爷的结拜兄弟,他非常热情,尊重而又不失客气,丝毫没有因为多等了半大天着恼。
一路上,别无行人,仅单独一车,好在两人聊着庄子的新年布置,老不显得寂寞。
赶车的中年人,兴致极高,源源不绝地说起来没完,吃食、年货、孩子的衣服、对联...每一样都要讲述三遍,生怕宁岩听不明白,而且还要不时补充。
每每说到兴奋处,都要加上句:“没有少爷,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宁岩乐呵呵地听着,完全能体会到他的幸福、开心。这个世道能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就是顶天儿的好日子了,像吴家镇这样的,几乎可以说神仙都难求。
要知道,就算他出身的乡镇,最富有的地主老爷,最好的过年待遇,也不过是吃一顿白面儿包的饺子罢了。
吃食有花样、孩子有新衣、糖块儿随兜揣,啧啧,那是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要知道,吴家镇的村民,被上官诺收留前,还是四处漂泊、朝不保夕的难民,吃过的苦是语言都无法描述的。
可,不过几个月的光景,就有了这样的好生活,是想都不敢想得,对上官诺的感激,可想而知。
宁岩曾听都彪说过,吴家镇的不少村民,为了表达感激之情,甚至在家里供奉了他的长生牌位,把他当成在世神仙般看待。
虽然,村民这种愚昧的做法,宁岩在心中不太认可。可却不妨碍他对二哥的崇拜,在他心中自家二哥是个有大才之人,将来若能金榜高中、宰辅天下,当真是百姓的福气。
他虽然骄傲,自认才学不输于人,可还是有些自知之明的,论及见识、实务以及调度能力,比之上官诺,差之远亦。
上官府郊外庄子,第一进院落
墙外寒风料峭,墙内热气扑面、喜意盎然,宛若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院落中早已摆了30个大圆桌,每个能坐10人,都是油漆红木的新桌子,簇新干净,整整齐齐,很是气派。几个吴家镇的妇人正围着桌子摆餐具,以供年夜饭使用。
不知何时,院落四周墙壁、窗户、门框也贴满了大红的福字、对联、灯笼等,将年的味道烘托起来。
孩子们精力充沛,绕着桌子跑了不知道多少圈,仍旧乐此不疲。
人来疯、人来疯,人越多孩子们越兴奋,他们每个人身上都穿着爹娘缝制的新衣,干净的小脸绽放着欢笑和期待。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