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吃不好,睡,睡不好,天气炎热、气味难闻,岁数大、体质孱弱的人很难撑下来,就算是年轻力壮的,一场乡试下来估计都要脱层皮。
上官诺记得有一个成语叫做“寸晷(guǐ)风檐”,描述的就是科举考场的恶劣条件。
所以说,上官诺让白羊准备这么多,也不过是让他自己个儿和宁岩,在乡试的过程中,少遭些罪罢了。
不只是他,凡是家里有些条件的,都会尽力给自家子弟准备充足一些。
只要抬头看看,就会发现,就在白羊给上官诺他们看包袱的时候。其他的青园考生,也都收到家里带送过来的东西。
最夸张的,当属永王世子殿下,面前摆了三个半人高的大食盒,稍一打量,便知分量不轻,也不知他要如何带进去。
怎么看,他那白白胖胖的身体,也不像有千斤之力的样子。
真正难熬的,当是寒门子弟,耗尽手中的银钱,也不过是让自己打着补丁的包袱里,多塞上些窝头、红薯之类的便宜吃食。
若有余钱,便奢侈地买上些咸菜,若没有,只好到时和水下咽。
辰时二刻(早上八点),九声锣响,熙熙攘攘的队伍,终于开始缓缓移动。
上官诺他们前面,其实人数不多,也不过千把号,后面则是无边无沿,而且还在源源不地增加中。
由白羊他们帮忙,把东西提到了贡院门口,直到被兵丁拦下,方住了脚步。
看着上官诺、宁岩二人,验明正身后,消失在甬道尽头,他们才提了包袱,转身离开。
他们手中的包袱,是先前青园书院给两位少爷准备的,因为有了自家的准备,已经用不上了,上官诺便交代他们带回去。
上官诺、宁岩走出甬道,到达号房区,开始对照着上面的房号,找自己的位置。
上官诺的房号是言,宁岩的房号是藏。
因为没有什么规律,他们不得不沿着密密麻麻的号房,一个个找过去。
要在五万个号房中,找出两个特定的号房,还真不是一个轻松的伙计。
好在,距离子时还早得很,他们有大把的时间,完全不必着急。
子时一过,贡院门关闭,没赶上的考生,将失去考试资格。
今科乡试,考生三万多,算不上历史之最,按照道理讲,天黑之前都能入场。
上官诺、宁岩身上挂着三个包袱一个书袋,虽不轻松,却也勉强能应付。
他们走走停停,累了便歇歇,遇到其他考生,还会出言打听一下。
就这样,足足两个半时辰,才找到藏号房的位置。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