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部落族长的脸上也都开始浮现了笑容。
“想来抢我们?我们可不是当年任人宰割的小部落了。不管是谁,只要他敢来,我们就奉陪到底!”
贺拔部落族长的话得到了其他部落族长的赞同。
“对,打就打,谁怕谁啊!”
“只要他们敢来,就别回去了!”
“咱们的孩儿们每天操练的那么辛苦,正好拿他们试试刀!”
大燕国的朝堂之上,自从太宰太原王慕容恪在太师慕舆根作乱中受了伤之后,特别勤政的他就变得越来越深居简出了。
以前几乎每天都要在皇宫里面教导小皇帝慕容暐如何处理政事的太宰太原王慕容恪,现在则是能不在众人面前露面就不露面,上朝也只在每五日的大朝会时才会去。要不然就是一些他必须参与的国家大事的决策。
而代替他去具体行事的,就是拿着盖有他太宰大印文书的吴王慕容垂。时至今日,吴王慕容垂在文武百官之间甚至被戏称为“影子太宰”。
今天太宰太原王慕容恪现身在小皇帝慕容暐散朝后的议政殿中,是因为太师上庸王慕容评有重大国政要商议。
参与此次议政的都是小皇帝慕容暐所倚重的国家重臣。除了升为太师的上庸王慕容评,还有太保大司空阳鹜,以及在慕舆根一事中立有大功被破格任命为太傅大司徒的皇甫真,还有从扬威将军升为镇威将军的鲜于亮。
再有就是鲜有现身的太宰太原王慕容恪和现在与他形影不离的吴王慕容垂。
军队,长时间不上战阵,战斗力是会急剧下降的。在太宰慕容恪的主政下,大燕国的军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拿起锄头耕田种地已经两年了。
各个部族的主力精锐还能保证操练,而那些仆从军以及奴隶,则是彻底的被禁锢在了土地上。
不打仗就没有机会抢东西,那这些奴隶们只有耕田种地才能创造价值,让他们把吃饱后的力气白白浪费在操练上,这种亏本的买卖哪个部落族长和领军将领都不会做。
草原游牧民族出身的鲜卑燕国,其基本国策一向是以战养战,这一政策已经深入他们的骨髓当中。虽然这两年在太宰慕容恪的强势推行下,学习汉人的耕田种地收获也不小,但还是比不了抢别人的来得更快,嗯,更痛快!
所以今天太师上庸王慕容评召集大家商议的就是,经过了两年的休养,军队不能再闲着没仗打了,再这样就烂了,得找个对手打一仗,顺路抢一把补充一下国库和私库。
对于慕容评的提议,一众元老大臣都没有异议,他们都是实干派,知道
剩下的讨论重点就是把谁作为对手?或者更直接一点说,去谁那里抢一把。
太师上庸王慕容评提出,两年前派慕容垂带领草原诸部讨伐高车的战略方案可以再一次施行。战略目的依旧是压制草原诸部和代国,从高车为大燕国内补充给养。
而太宰太原王慕容恪则认为,把洛阳作为战略目标更合适。
(七十五)南进北进
慕容恪认为,时移事易,当初是先帝慕容儁要集结天下大军,以举国之力南征,担心后院不稳和需要粮草,才有让草原诸部跟随进攻高车这个连消带打的计策。
而现在大燕国内经过这两年的休养生息,大家都过得比较富足,这个时候没有必要挑起内斗。
草原诸部这两年的牛羊税赋都免了,他们自然会对大燕感恩戴德。而高车虽然是个软柿子,但因为距离太远,北地又穷苦,即使有所收获,也不一定能够补充大军来回消耗的。
更主要的是,代国这两年发展的也很好,国势也强了起来,再像两年前那样对他们颐指气使,强行要粮草补给,恐怕会伤了两国的和气,这对大燕国不利。
而黄河南岸的晋室,则是大燕国始终的敌人。洛阳离邺城比高车近得多,只要陈兵孟津渡口,整个大燕国的军队都知道我们兵锋所指是黄河对岸的晋室。
南朝的富庶远远不是极北苦寒之地的高车能够相提并论的,向南打,军队根本不用动员,士气自然高涨。
再有,洛阳三面环山,北临黄河,看似易守不易攻。可恰恰是它这个地势,使得大军无法展开阵势,也就是说不用投入大量的士兵。赢了更好,即使输了,损失也不会有多大,对士气的伤害和影响也小得多。打不过,退回黄河北岸就好了。
而洛阳相对于晋室,距离他们邺城更近,只要陈兵黄河,摆出进攻的态势,晋室就得派出援兵到洛阳来帮助防守,双方拼消耗,晋室也要比大燕国消耗的多得多。长时间对峙下去,大燕甚至可能不战而胜。
退一万步说,这一次的所有部署,都是为以后南进做准备,所做的一切都不会浪费。
慕容评则认为,江南晋室现在实际独揽文武大权的是晋帝司马绍的女婿,征讨大都督桓温。
前两年自称大将军、大单于的羌人首领姚襄攻打洛阳,就是被当时还是征西大将军的桓温在伊水打得大败亏输。姚襄之后被现在的秦主苻坚击败斩杀,主要原因就是主力被桓温在这一仗消灭殆尽。
桓温现在被封为征讨大都督,就是因为他力主北进,而北进的起点就是洛阳。现在桓温的主要精力和目标都是苻秦,大燕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引火烧身为苻秦挡刀。
其他元老重臣,除了皇甫真,都不支持慕容恪。而慕容恪胸口的伤虽然好了,但他再也不是当年舌战八方,一个人就能压服文武百官的那个意气风发的太原王了。
最终还是太师上庸王慕容评北进的方案通过了君臣商议。
而统兵的主将,慕容恪当然看重慕容垂,但他也知道不可能,现在的慕容垂除了他,所有人都提防着,根本不可能让他有机会手握重兵。
当慕容评提出由他担任主将,襄阳王慕容军和荡寇将军慕舆泥为副将,率领五万精兵,两万骑兵,三万步兵,北进执行他制定的战略的时候。
慕容恪一下子就明白慕容评的真正目的了。
襄阳王慕容军,是慕容评的六哥,也就是慕容恪的六叔。但当初慕容恪的父亲慕容皝继承他爷爷慕容廆的辽东公爵位的时候。慕容皝同母的亲弟弟慕容仁举兵反叛,慕容军是跟着慕容仁一起反叛的。
后来慕容仁兵败身死,慕容军却被慕容皝放过了。可也就是因为慕容军曾经反叛过,所以他一直被边缘化,是不被信任的一群人中的一员。
荡寇将军慕舆泥,一直就是慕容评的手下,基本上没有独自领军过。
选择这两个人作为自己的副将,这就说明慕容评是想要独占这次北进的功劳。北进几乎是必胜之局,南进的话,他是没有把握能在桓温面前讨到便宜的。而等他北进得胜回朝之后,小皇帝慕容暐还会给他什么封赏,慕容恪不敢胡乱猜想。
今天这个所谓的“众人共商”,到底是不是小皇帝慕容暐、可足浑皇太后和慕容评事前就已经决定好了,只是做戏给他慕容恪看,他慕容恪也不好妄自猜测。但慕容恪已经不再就这个北进战略,发表任何意见。
当十四部落联盟的各个族长听到姜恬传来的大燕上庸王慕容评将要率军北进这个消息的时候,他们的脸上竟然都绽开了笑容,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姜恬是分别从辽东郡的刘详和龙城的段勤处得到这个消息的。毕竟大军北进,他们两个是要为大军提供一些补给的。姜恬给他们的回信则是让他们一切如常。
而当十四部落联盟收到各率本部精兵与上庸王汇合北进的命令时,姜恬让他们分别回复说愿为大军提供粮草,请上庸王率领大军到草原与诸部汇合,兵合一处再北进高车。
与慕容鲜卑早晚要有一战,而这次有心算无心,是把握最大的一次,姜恬早就做好了全盘的谋划。当下传下命令给马阙和陈泰,让他们依计行事。
当大燕太师上庸王慕容评在龙城收到草原诸部分别回信说愿意提供粮草以供军队使用的时候,再也无法掩饰心中的得意之色。
他一意促成此次率军北进,就是想他挟大胜回朝之后,取代太原王慕容恪独揽朝政。要是慕容恪没有受伤,他是没有机会的,但老天偏偏给了他机会。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他这一边,这让他怎么能不得意?
因为有草原诸部承诺的粮草,所以慕容评很大方的拒绝了龙城段勤提供的部分粮草。
他这五万人马从邺城出发时带的粮草还够支撑到草原,自己家的能节省就节省点吧。
出了古燕长城,就真正的进入草原,大燕太师上庸王慕容评的心情就更好了,因为这里是他小时候生活的地方。他慕容鲜卑就是在这块土地上发展壮大起来的。
行进了一天之后,想像中的各部落族长笑脸相迎的场面并没有出现,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有见到。这让一路上得意洋洋、喜笑颜开的大燕国太师沉起了脸。
第二天早早的拔营起寨,斥候也早早的派出去联络草原诸部族长,慕容评严令他们正午之前必须到军营来见他,要不然军法从事。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