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午饭,几个人先是打车到达目的地附近,由于古建筑的地方较为偏远,这也意味着道路设施不太完善,大车进不去。他们只好下来走路进去。
他们此次前来是采访一位为雾城独特的竹楼建筑设计作出了突出贡献的老人。
由于雾城多雨的原因,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难免受到潮湿,以及虫蚊的侵扰。为了防潮,智慧的劳动人民逐渐自己设计出了相应的楼房。
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本是为了让人们更加适应环境的竹楼逐渐成为雾城的名片!
而他们今日探访的,就是当初首次提出建造竹楼的家族后辈。这一家族,将这种建筑风格的设计传承给了后代,直至如今的吴老先生。
“吴老!”
江小汶一众人走了十几分钟,便到了地点。他们一眼就看见,此刻拄着拐杖正站在竹楼外边的走廊处眺望远方。
“唷,来了啊。”
慈眉善目的老人穿着一身简朴的白褂子,乐呵呵地朝着他们摆了摆手,动作有些笨拙。
他们被热情地迎进了屋子里。
屋内的设计简约甚至透着几分简陋,空间也不大,开敞的,外头大自然的空气跑了进来,与屋内的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竹子独有的味道相混杂在一起,清新好闻。
这间竹楼存在了上百年之久,刚开始只是作为景点供游客拍照打卡。前几年国家开始重视保护传统建筑,便因此得以修缮,也暂时禁止了游客的前来。
竹楼看起来简陋窄小,但就是这么一处小小的朴素的竹楼,却能够帮助雾城的人们既能够防潮,又能够散热通风,还能够避免虫兽侵袭。
小小竹楼,实用价值却远远超乎众人的想象。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