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制婚礼的聘礼取其象征意义,不像后世那样看重实际的物质价值,各项物品皆有祝福夫妻爱情永固的意义。
纳征过后便可请期,也就是定下成婚吉日的礼仪,一般由男方决定,然后正式通知女方。
而官家赐婚可没有这一说,日子早就定下了,和前面一样,也是走个过场而已。
然后就是婚前礼最后一步,迎亲!
男方父亲醮子,新郎接受父亲赐酒,一饮而尽后方可动身去迎娶自己的新娘。
女方家长要在家庙设筵,于门外迎新婿。
新姑爷也要以雁做贽礼,彼此揖让登堂,女婿再正式下拜。
照顾新娘上车后,新郎亲自驾着马车,让车转三圈才能把马车交给车夫,自己骑着披着大红花的高头大马走在前头。
到了家门口,新郎先下车来等候,新娘车到达后,新郎才能带领新娘进入家中,也就是过门儿。
等新娘入宅,婚前礼才算告一段落。
承风暗自算了算,我滴个乖乖,光这婚前礼紧赶慢赶怎么也得五日开外,再加上后面的礼数。岂不是自己要整个腊月都在结婚,娶媳妇更是要跨年……
不过相比较而言,正婚礼反而简单些。
新娘被接到男方家以后,所举行的正式结为夫妇的仪式就是正婚礼。
奇怪的是周制婚礼没有拜堂这一项,只有沃盥、对席、同牢合卺和餕余设袵几项。
拜堂是从宋代开始,交拜之礼才开始流行,到了元代拜堂,于夫妇交拜外才有了后来的“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也就是如今流传下来的三拜之礼。
三拜之后并不是立即送入洞房,而是要进行沃盥,就是指新人入席前的洁手洁面。
周制的沃盥礼节是用匜和洗配套使用,在入席之前必须进行。
新婚夫妇沃盥礼毕要相对而坐,谓之对席,男西女东,意以阴阳交会之意。
然后是“同牢”,就是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畜之肉。
然后就是合卺,也就是交杯酒,是指夫妇交杯而饮。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周礼的交杯只是交换了杯子而已,并非像古装剧那样挽着胳膊喝的“交擘酒”。
合卺本意指破瓠为二,合之则成一器,剖分为二,分别盛酒。
合卺用的匏瓜是苦的,用来盛酒必是苦酒。
匏既分为二,象征夫妇由婚礼将两人合为一。
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这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也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
合卺礼流传到后世,发展成酒筵,也就是吃大酒席,最主要的意义就是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
而后才是洞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合床礼,这时才是正式成为夫妻。
新娘脱服由女侍接受,新郎脱服由男侍接受,新郎亲脱新妇之盖头,此时侍人持烛而出。
此后,男女双方正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