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的话太实在了;试想沁妈妈在职的时候,都是做的些卡人脖子的事,别人求她老人家松手时,必定是厚礼相赠,但心里是恨之入骨;搏击商海的人,都只供眼前的佛,不记过去的庙!至于沁妈妈的私房钱有多少,恐怕王沁都只晓得个大概。
而司令打从野战部队转退到地方人武部门,虽然还是挂着军牌,名号听起来响当当,实则是和平年代的清水衙门,与疗养院没什么区别;所以,他憋屈了这些年,这也与他老人家耿直的个性不无关系;好在军区与地方政府联系后给沁妈妈安置了个好单位,司令的心里才平衡了些;也因此,在退休没几天就毫不留念地回归了老家;但他的威名与众多的将士一直响彻在南疆!闪耀在军区的战功榜上!
依照司令的建议,我特地拜望了张叔叔和欧阳叔叔;张叔叔只是笑了笑,表示不想参股,但一定会坐庄捧场;他的孩子已经在美国找到了工作,还拿到了绿卡;他已不差这点钱!
而欧阳叔叔的兴致很高,当即决定入股一半,不直接参与饭店的管理,还说让我这个年轻人尽情发挥!
这几年,欧阳叔叔都是一眼盯着部队,一眼观着商海;照他的话说,就他每月那点军饷,还不够我们这帮生意人的一瓶洋酒钱!
也是,涛涌不绝的开放世界,能耐住寂寞的又有几人!
而放眼望去,那些上档次的饭店、酒楼,又有几家不是官场的人在背后支撑?前来坐庄消费的客,以为都是来吃味道的吗?要么就是人情酒,要么就是老板宴!吃来喝去,还是政府间接买了单;只是后来政府高层实在是看不顺眼,出台了相关的规定后,瞬间就击垮酒楼一大片,才让货真价实的势力派有了生存的空间。
阿云对我的想法表示了理解,但一定要按照现有种植的蔬菜土地以1000块钱一亩来给我提前分红,只要菜还在种,就一直有;也就是等于我入了一份干股。
这就是兄弟!
经过几个月的筹备,就在96年的“元旦”,我跟欧阳叔叔的纯湘味酒楼在173医院的斜对面浓重开张了;店名也是起的极具涵义,取名“沁湘酒楼”,欧阳叔叔还请了部队的一名书法家提了牌名,要求广告制作商按照原版做成了广告牌。
酒楼的位置恰好与媛媛的美容院隔街相望,站在各自的店门口都可以相互挥手;当然,也并非是刻意,只是那一带是当初人气最旺的地段之一,停车也方便,欧阳叔叔和王沁都非常地看好。
天意如此,想斩断都难啊!
开张时的场面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其热闹程度不亚于一场婚庆!
恰逢新年,欧阳叔叔把连级以上的干部和文职人员以年度表彰的名义都召集到了酒楼;予司令和沁妈妈感恩的旧部、王沁在仕途时的同事,严总的销售团队,阿云还在陈江混的那帮昔日的兄弟等,十几张台,中、晚连场持续爆满了3天!
欧阳叔叔跟王沁心里都有底,这些人,都是酒楼未来消费坐庄的定点客户;有他们在,足以支撑起酒楼的半边天!
王沁和媛媛抽空在店门口相对而立做起了迎宾,恰似两朵盛开的玫瑰!
从带桃枝懵懂跑出来的这不短也不算长的7年间,在惠州这个南中国海边的小城,我的前行的足迹,我挥洒的血与汗,都留在了这里;我的情,我的爱,也浓缩在此!刻骨铭心!
从阿昌的红场起步,到“睡莲花开”,到格斗搏击训练馆,到消防工程,到工厂餐饮,到私家诊所,到王沁的贸易,到菜市场,再到现在的酒楼,有一半凝结着王沁的心血!
七年啊!没有几人有我如此的经历!也没有几人有我走的路多!..
无数次的江湖历险,几次与死神的擦肩,都是助我成长的片段!当年的青涩已不再,在岭南这片热土上,我与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男儿一道,一步一步、磕磕绊绊,见证着空中飞扬的尘土与一夜间拔地而起的高楼,观摩着城市里的人头攒动与海边的潮涨潮落!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