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刺杀(2 / 2)

天亮的时候,各部队陆续开始汇报,一共抓到了七名日军,打死了二十九名,这与李学坤通过审讯所得到的日军数字相符,李学坤不由长出了一口气,这一下,蒋委员长总算是安全了。

其实蒋委员长的防卫还是很严密的,军统的高手伏于暗处,委员长卫队位于名面,戒备森严。

不过,经过这次暗杀行动,蒋委员长更加的慎重起来,平时深入简出,露面的机会更少了。

处理了这次危机之后,蒋委员长对李学坤的信任又上了一个台阶,几次找李学坤夜谈,想要把李学坤的职务升一升,如果他能到中央任职,那是再好不过了。

这并不是蒋委员长想要剥夺李学坤的军权,而蒋委员长从之前的事情看出,李学坤是一个全才,真的想好好的栽培他。

但李学坤谢绝了蒋委员长的美意,对于李学坤来说,滁洲是他的根,如果没有了滁洲,那就算自己升的再高,也如无源之水,早晚将会枯竭,再说,想让他远离打鬼子的前线,他真的适应不了。

李学坤觉的,自己来到这个时空,其意义就在于打击鬼子,让中华民族快速崛起,如果不在战斗的第一线,那么,又有什么意思?

几次交谈之后,蒋委员长理解了李学坤的想法,不过他还是不明白,李学坤怎么好像与日本人有深仇大恨一样,一定要将亲手杀鬼子呢?

不过仔细想想,也能想出端倪,李学坤这不仅仅是打鬼子,这是在民族的崛起在开路啊。

想到这一层,蒋委员长很是感慨,心想,如果自己的部下里面能多有几个如李学坤一样的干才,那么,日寇又何至于如此凶顽!

经过刺杀事件,蒋委员长对于李学坤,已完全的信任,既然李学坤离不开滁洲,那就让他回滁洲去,打下一个大好局面来!也许,李学坤未来还能把南京夺回来!

为此,蒋委员长不顾戴立的反对,对李学坤加大了援助,亲自给他批了五千枝步枪,一百万发子弹,两万枚手榴弹,让人押运到滁洲去。

李学坤见自己在重庆的目的达成,也不打算多留,向蒋委员长辞行,说是要回滁洲根据地,蒋委员长也没有挽留,只是让他放手大胆的去干,这样,李学坤收拾了一下行囊,准备两天后回滁洲。

宋琼芳在得知李学坤要走后,虽依依不舍,但她知道,好男儿志在四方,李学坤是要出去建功立业的,自己不能成为他的阻力,所以,虽然不舍,但宋琼芳还是支持李学坤离去。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