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八年。
剑南道,益州。
成都县,大都督府。
“父皇,蜀地苦啊……”
“曾在长安时,儿臣听说蜀地多山,没想到到了蜀地之后才发现,这他娘的山是真的多。
儿臣苦啊!可是益州百姓更苦!
这里的百姓无地可种,他们每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儿臣看着心疼啊!”
“儿臣就任三年,呕心沥血写成一首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身着玄黑色五爪蟒袍的少年,正嘴角噙着笑趴在由整根黄花梨打造的书桌上面伏案疾书。
那速度,就像这样的话他已经写过千万遍了一样。
“殿下!您怎么又在向朝廷诉苦啊?”
身旁,一名美人儿将一颗剥好的荔枝送到少年的嘴边,撇着小嘴问道。
身后一左一右两名正在给他揉肩的少女,则是捂着嘴痴痴的傻笑。
另外一边,正在研墨的少女则是大胆的笑着说道:“厌儿!殿下那是在向朝廷诉苦吗?
那是在给咱们益州的百姓谋福利呢!”
“哈哈哈!还是蒹葭懂本王!”少年抬头赞赏的看了研墨少女一眼。
少年抬头间,露出的面貌正是和大唐皇帝、天可汗,李二陛下有着八分相似。
其实他就是李世民第三子——蜀王李恪!
厌儿水嫩的红唇嘟起,一脸不开心的样子。
刚刚剥好准备再次喂给李恪的荔枝,也直接送进了自己嘴里。
这样的行为,别说是放在王府了。
就算是普通的官宦世家,厌儿都有可能被乱棍打死。
但李恪却只是无所谓的笑了笑,然后便继续低头开始他的诉苦大业。
“父皇!您久居长安根本就不知道蜀地的土地是有多么贫瘠,再加上今年大雪来的格外早。
前些日子儿臣出去视察,才知道今年百姓们粮食的收成竟然不足往年的十分之一。
这几日儿臣看着益州府库空荡荡的粮仓,心中甚至焦急,心忧百姓今年该如何过冬!”
写到此处,李恪忽然又停下手中动作。
抬头看向一旁正忙碌得拨弄算盘的人,十分随意的问道:“玄策!今年的收成还没有算出来吗?”
王玄策闻言停下手中动作,抬头笑着回道:“殿下!今年咱们可是大丰收啊!
根据各地报上来的数据来看,今年有可能咱们的粮仓都要不够用了。
目前各县都在加紧建设新的粮仓,要是速度快点的话,应该能够赶上大雪彻底封山之前完成。”
李恪点了点头不甚在意的继续低头开始他的诉苦大业。
“父皇您是不知道啊!蜀地情况实在是太复杂了,这里不仅山高林密,而且还有藏、彝、土家、羌、苗、回、纳西、傈僳、布衣。
大大小小几十个吐司部落,这些家伙不服王化,没事就对各地进行烧杀抢掠。
导致我蜀地汉民日益减少,壮劳力更是……”
写到此处,李恪又是停下手中动作。
抬头再次看向王玄策,问道:“对了!玄策,咱们的大军回来了吗?”
王玄策嘴角噙着笑,“殿下!昨天刚好收到仁贵传来的飞鸽传书,说不日即可到达成都。
他还说这次出征,几乎将益州附近的土司全都清扫干净了,大部分吐司已经表示愿意归降,不愿意归降的也都被抓回来了。
说是留着来年征讨剑南道其他吐司的时候充当苦力。”
李恪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