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夏向上的坚持原则,久而久之,那些没有办法从夏想明身上撷取利益的人就远离了夏想明,对他的称呼也有夏老重新变回了老夏。
更有一些人私下对夏向上强烈不满,认为他就是一个白眼狼,忘恩负义,没有乡情,没有道义,吃了家乡的粮喝了家乡的水,人一阔脸就变,不认家乡人了。
夏想明听到后非常生气,想和造谣的人对峙,被夏向上劝住了。夏向上对此淡然一笑,他很清楚一些人常见的劣根性,笑人无恨人有。如果你帮他,他会对你感恩戴德。如果你不帮他,他会对你深恶痛绝,并且横加指责,好象你欠了他多少恩情。
帮你是人情不帮是本分的道理,许多人都不懂。
不患寡而患不均,也是一些人的问题所在。夏向上在几年前曾经为村里修过路,并且都更换了更好更亮的路灯,本是好事,结果引来了诸多不满。有人埋怨路没有修到他的家门口,却修到了和他不对付的一家人的门口,让他面上无光。
还有人抱怨路灯离邻居近而离他家远,并且不够亮,晚上在院子里吃饭,借路灯的光看不清……诸如此类,各种五花八门并且奇葩的指责层出不穷。开始时夏向上还耐心听上一听,到后来感觉全是无理取闹的挑剔,就不管了。
反正他做了好事问心无愧就行了,不可能人人满意。哪怕是国家出台的政策,也总会有人挑三拣四,认为这不好那不好,不过是没有满足他们的私心杂念罢了。
凡事从大局出发,只要大方向没错,是不是可以面面俱到就不管了。
本来夏老变回了老夏,对夏想明的退休生活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后来夏向上在三县投资了农场后,老夏又变回了夏老,许多人再一次围绕在了夏想明身边,让他向夏向上传话,希望可以到农场干活,希望农场可以收购他们的地,希望农场可以帮他们的产品打开销路,等等。
这一次,夏想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夏想明吃过了亏,清楚有时可能会好心办坏事,索性什么事情都不答应,反正落个清闲。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夏向上却让他答应。
夏向上在家乡开农场,要的就是带动乡村经济,带领父老乡亲转型。他安排了不少人到农场工作,也是想让农场的业务落地,和当地有连接,才能带动当地的产业升级。
除了需要劳动力之外,夏向上的农场也需要经验丰富的种地能手,以及头脑灵活可以渗透到农业相关领域的年轻人。
随着农场规模的提升,叫夏老的人也越来越多,夏想明走路的姿势也就越来越从容,没用多久,他在县城的威望和名声迅速上升,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号人物。
并且随着夏向上在县里的名气越来越大,夏想明在县里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受欢迎。许多人想方设法认识他,并不是要求他介绍工作或是认识夏向上,而是希望跟他学到知识增长见识。
再后来,不知道是哪位好事者认为叫夏老并不足以形容夏想明的见多识广,应该叫他为夏老师,从此,夏老师在县里就成了夏想明的专属代号,只要一提到夏老师,全县其他姓夏的老师都黯然失色,只有夏想明一人熠熠生辉,闪耀在全县的天空之上。
夏想明傲然成为了许多人的精神领袖。
拆迁政策一出台,一些觉得补偿标准太低的人准备联合起来反对,大家一致认为让夏想明领导他们,才能团结更多的人,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夏想明一开始时是拒绝的,他第一个想法是不能给夏向上添乱。当他们的精神领袖固然很威风,也很有派头,却容易出事。万一控制不好发展成了聚众闹事,他就是罪魁祸首,夏向上也会被波及被连累。
夏想明以为他意志坚定,不会轻易改变想法,但在更多的人上门恳求之后,他动摇了。因为有人的一句话打动了他:“你要为民请命,要为父老乡亲奔走,要当百姓的英雄!”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