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宁夫人和宁家几个嫂子虽说态度不错,可也带着些自上而下的意味,可如今这种感觉没了,反而隐隐带着些讨好。”
从前她和嫂子去宁家,言语间多有奉承,如今全反过来了。
顾清明顺顺她的长发,“还记得当初你问我为何要读书科举,不就是为着这个么?”
权势是个好东西。
云竹笑笑,“就是随便想想,睡了。”
顾清明拉着被子,“睡吧。”
他们在家待了三天,小禾就预备回去了,琳姐儿随他一起。
顾大嫂虽觉得孩子走的早,但想到两边近的很,她想去就能去,再加上馒头包子这小兄弟俩常常往返,回来也能跟她说说近况,就没说什么。
顾清明本来也打算回去了来着,毕竟偌大一个锦州府,只有陈谦和小禾两个新到不久的官员撑着,他得回去盯着。
却不想出了一件事,绊住了他和云竹的脚步。
事情还得从幽州官学说起,当朝有一名大儒,名乔百川,喜游历,这次途经幽州,听人说起官学觉得有趣,便来一观。
无意中见到馒头,考校一番后极为喜欢,便想收为弟子。
云竹还不知道此人,特意去打听才知,这人收徒很不拘一格,走到哪收到哪,既有官宦子弟,也有乡村小子,但无一例外都考出了些名堂。
“馒头说他讲课并不死板,十分有趣,瞧着是愿意的。”
顾清明捏着那薄薄一张信纸,“这人也是,都到京城边上了,中秋不回家,怎么在幽州游荡呢。”
云竹拍他一下,“别酸了,你纵有浑身的文采,可也没人家正经先生有时间培养孩子。”
他闲的时候挺闲,但忙的时候就没数了。
顾清明微微有些郁闷,不过拜师还是要拜的,这事关儿子的将来。
乔百川还在幽州没走,夫妻两个领着馒头拎着束脩礼,亲自去了他下榻的小院。
“见过先生。”
“顾大人不必多礼。”
乔百川不过而立之年,两鬓却已有些斑白之色。
听说他曾有一房妻室,两人琴瑟和鸣,可惜天不怜见,叫他妻子在生产时遭遇不幸,一尸两命。
乔百川悲伤至极,为妻守满一年,待家中要为他续娶时坚决不从,言娶妻时许诺她一生一世一双人,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后边家人相劝,他便离家,四处游历收徒。
云竹挺敬佩他的,这是个言而有信的君子,亦是个名师,只是她有些担忧馒头拜师后要跟他四处游历。
馒头还是个孩子呢。
顾清明也有同样的顾虑,他可以放心叫儿子在幽州读书,可并不放心儿子小小年纪跟着师傅天南海北的跑。
好在乔百川出走十几年,年纪上来后,也不想四处流浪了。
“顾大人和顾夫人放心,此时我预备在京城住下,庭筠就随我在京城。”
言下之意,馒头将会是他的关门弟子,这种师生关系的亲密度不亚于父子。
云竹不好意思的笑笑,“如此,往后就麻烦先生了。”
馒头正式行过拜师礼后,就辞别家人,跟随老师进京去了。
儿子的事解决,夫妻俩也就回了锦州。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