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娘望着几个孙子又是叹气又是摇头。
“家里几个男人没一个能顶事的,还是历练的少了,你爹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已经撑起一个家。
再看看你们现在?
遇到事情头一个就知道找小五,没了他你们就像个无头苍蝇,别忘了你们是哥哥,也别忘了你们是个男人。”
牧二挠了挠头,不好意思说:“小五见多识广,也是个秀才爷,什么事情到了他手里似乎都不是事,我们习惯了找他商量商量。”
“你们找他商量,村里的人有事也找他帮忙,一天到晚的他就围着你们转了!他就没点自己的事情做吗?”花娘恨铁不成钢的瞪他。
“现在还多了弟妹。”张氏抿嘴笑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弟妹昨晚处事比我这个当嫂子的都厉害。”
“可能也是弟妹多读了两本书的原因,识字的人是比我们这些普通人都厉害的。”王氏也附和道。
说罢王氏又给张氏一个眼神,示意她接话。
小叔子只是一个秀才就为家里谋了这么多的利益,她嫁过来牧家那会牧家并不富裕。
后来还是小叔子中了秀才后写字卖出去赚的。
平时县里的人上门求个字画,附近村的人时不时的为自家孩子来求取个名字,过年过节求个对联。
人家既是有求就不会空手上门,吃的、用的、穿的、银钱,多到你想象不到。
现在娶媳妇的银钱也是小叔子分出去后自己挣的。
识字这么赚钱,如果也送她家二娃去,那以后她岂不是躺着也有钱收了?
再说有他小叔帮着指导功课,哪怕做不了官做个秀才也是好的。
王氏见张氏一动不动暗暗骂了句木头,又觉得张氏奸诈,坏人她做了,到时候你儿子也享受读书的好处?
王氏摸了摸扁平的肚子撇嘴,她感觉这一胎一定是个男的,她得为她儿子谋福利。
“奶奶,您是一家之主,您肯定也希望曾孙都好的是吧,不如您跟爹娘提一提给家里几个孩子上学的事。
若是将来二娃他们考上了秀才也能帮衬家里,还会感谢小叔子和您的教诲,是吧二嫂?”
王氏点了张氏,后者虽然不说话但也动了一样的心思。
家里以前的泥砖到换成如今的青砖瓦房。
她是看得到也经历过。
小叔子的文质彬彬和为人处世的温文尔雅,没人比她更清楚这是读书才温养出来的。
如果她的大娃和三娃将来也成了那样的人,那她往后出去有面子,回娘家腰板也能立起来,无人再敢小瞧她。
“一个孩子每年束脩一两银子,加上拜师礼,伙食费,过年过节给老师送点礼,更不用说笔墨纸砚全是钱。
当年光远哥儿一个人每年就要花费十几两,王氏,家里有三个男孩儿,你算一算这些花费是多少,上不上得起?”花娘直视她有条有理道。
倏地,牧四转头斥了声王氏,“没话你就别乱说。”转头又嘻笑道:“奶奶您别理她,王氏怎么会算数,您也太瞧得起她了。”
王氏却是不高兴的暗暗踩了脚牧四,不管孩子每年上学要花多少钱,反正家里没分家,钱也是由爹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