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偏远的地方,随着年轻人的逐渐外出,只有老人在留守,村庄也凋败了,老屋破旧不堪,无法住人了。自己有了新家,就更习惯漂泊了。老家,慢慢变得模糊起来,连父母的言行,也在慢慢淡忘。
在异乡的人感触最深的就是: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亡,人生只有归途。父母在,父母的家是自己的家;父母亡,父母的家就再也不存在了,老家就再也没有家了。兄弟姐妹的家,只是只是客人。
从此,漂泊的地方成了唯一的家,家里留下的一盏明灯,那是为子女照亮回家的路。没有了父母,自己成了父母,从此只有对子女的牵挂。老家,随着父母离去的时间越长,牵挂越淡,最后便没有了牵挂。
没有了牵挂的老家,不再是家。离开家乡是为了生活,有了新的生活、新的家,曾经的老家除了对父母亲人的思念,再也没有其它留恋。没有了牵挂的老家,再回去也找不到曾经的感觉和心中的念想。
有人说:“故乡留不住肉身,异乡留不住灵魂。”虽然在老家过日子,会觉得轻松,没有内耗,不用竞争。但是生活久了就会发现,缺少生活和工作相应的配套设施,生活没有了激情,没有了盼头,没有了未来。
老家太苦,找不到想要的生活。离开,成了唯一的选择。为了生活、为了未来、为了孩子,你必须背上行囊、背井离乡,咬牙含泪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给子女拼搏出一个未来。
离开家乡后,你的生活渐渐好起来,你便把异乡当成了故乡。对于你的下一代,他们对家乡没有印象,更不会思念老家。渐渐地,几代人后,就彻底淡忘了。老家,就越来越不愿意回去,不想有关联了。
古人云:“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老家的样子,或许一辈子都抹不去,但已经不在乎了。不再回乡,不是冷漠无情,而是家乡与自己的“双向放弃”。哪里的黄土不埋人,或许如苏轼那样“心安处是故乡”。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